Episodi
-
后唐庄宗李存勖(885年12月2日~926年5月15日),一作李存勗,小名亚子、亚次。出生于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市),沙陀族。唐末五代军事家,后唐王朝开国皇帝。晋王李克用之子。
李存勖晓音律,习《春秋》,通大义,善骑射。乾宁二年(895年),随李克用讨伐邠州王行瑜,为唐昭宗所赏识,遥领检校司空、隰州刺史,后改封汾、晋二州刺史。天祐五年(908年),李克用薨逝,李存勖袭封河东节度使,承继晋王之位,在潞州之战中大败后梁。后休兵行赏,厉行整饬,禁盗贼,恤孤寡,征隐逸,止贪暴,峻堤防,宽狱讼,晋地渐安,攻占幽州、镇州、魏州,尽有河北土地及甲兵,后李存勖亲自率兵与后梁军连年鏖战。天祐二十年(923年),李存勖于魏州登基称帝,改元同光。因曾受唐朝赐李姓,入皇籍,故以唐室后裔自居,沿用大唐国号,史称后唐。十月,灭亡后梁,建都洛阳。同光三年(925年),灭亡前蜀,取得汉中及两川之地。李存勖后期心满志骄,大修宫殿,搜刮民财,猜忌功臣,宠信伶人,自取艺名“李天下”。又任用孔谦为租庸使,峻法剥下,厚敛奉上,赋役繁重,军士匮乏,四方饥馑,怨声载道,兵变蜂起。
同光四年(926年),李存勖派李嗣源率兵镇压以赵在礼为首的邺都兵变,李嗣源却与叛军合谋,回师攻打洛阳。四月,李存勖死于兴教门之变。谥号光圣神闵孝皇帝,庙号庄宗,安葬于雍陵。 -
郭崇韬(约865年~926年),字安时,代州雁门(今山西省代县)人。 五代十国时期后唐宰相、名将。
历仕两代三主,唐僖宗后期,作为昭义节度使李克修亲信,累典事务,廉洁干练。大顺元年(890),李克修死后,改任李克用典谒。天佑十四年(917),李存勖以为中门副使,和孟知祥、李绍宏一起参与机要。天佑二十年(923),李存勖称帝,建立后唐,拜兵部尚书、枢密使。同年,郭崇韬献计奇袭汴州,梁晋对峙四十年,一战八天灭梁,他以佐命之臣之功加授侍中、冀州节度使,封赵郡公,食邑二千户,赐铁券,恕十死。
同光三年(925),李存勖以长子李继岌为都统,郭崇韬为招讨使,率军六万讨伐前蜀。同年十一月,率军抵达成都,王衍出降,前蜀灭亡。
不久,郭崇韬遭到宦官李从袭、向延嗣、马彦珪和神闵敬皇后刘氏构陷,在成都被铁楇打死,所生五子全部遇难,只有两孙幸存。 -
Episodi mancanti?
-
符存审(862年—924年),本名符存,字德祥,陈州宛丘县(今河南省淮阳区)人,是中国五代时期的后唐军事将领,一生经历百余次战役而未尝败绩,曾经多次与后梁交战并击破朱温、驱逐北漠契丹,与同袍周德威齐名。因为被晋王李克用收为义子御赐国姓,因此部分史册又载为李存审,到后唐明宗李嗣源时其子复归旧姓。在欧阳修所撰《新五代史》列传中唯一得以保留原本姓氏的人,其余获授国姓的众人皆记为李姓。
-
周德威(?-918年),字镇远,小字阳五,朔州马邑(今山西朔州市)人,中国五代十国时期名将。
周德威以勇敢多谋闻名,初事唐河东节度使李克用为骑将,一直戍守在云中(今大同),非常了解边境的事情,后出任铁林军使。跟随李克用讨王行瑜,以功升衙内指挥使。光化二年(899年),梁王朱全忠军围晋阳(今太原南晋源镇),闻周德威勇猛,明令能擒周阳五者为刺史。梁王骁将挑战反被周德威俘。天祐三年(906年),迁代州刺史、蕃汉马步军都指挥使。开平二年(908年),随晋王李存勖援潞州,大败后梁军,授振武节度使,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又授蕃汉马步总管。
开平四年(910年),周德威于柏乡之战中建议晋王退军高邑(今属河北),诱后梁军离营,以骑突袭,被晋王所纳,歼灭后梁军数万。乾化元年(911年)至乾化三年(914年),在幽州之战中灭大燕,授卢龙节度使。贞明三年(917年),契丹30万大军围攻幽州,周德威率军民扼守200日,屡挫契丹军。贞明四年(918年),跟随晋王参加胡柳陂之战,因其战策不为晋王所纳,致晋军先败,与其子皆战死。 -
王彦章(863年-923年),字贤明,一作子明,军中号“王铁枪”,郓州寿张(今山东梁山寿张集村)人。五代时期后梁将领。
王彦章少年从军,随梁太祖朱全忠征讨,以骁勇闻名,每战常为先锋,持铁枪驰突,冲锋陷阵。王彦章屡立战功,由开封府押衙等职累进为行军先锋马军使、检校司空、汝州防御使、匡国节度使、北面行营招讨使,封开国侯。王彦章性刚直,痛恨权臣扰乱朝政,遭到排挤和非难,谋不见用。923年,后唐军攻占郓州。经宰相敬翔力荐,梁末帝朱友贞任王彦章为北面招讨使。王彦章乘夜斩断连结德胜(今河南濮阳)南北城的浮桥,使两岸唐军不能相救,其率兵破南城。唐军弃守北城。
923年,唐大举攻梁,王彦章奉命防守东路,在中都战败被俘。后唐欲用其才,屡遗人劝降,因不屈终遭杀害,时年61岁。 -
李存孝(858―894年),本姓安,名敬思,代州飞狐县人。 (今河北省保定市涞源县)。 一说今山西省灵丘县人。唐末五代著名的猛将。
武艺非凡,勇猛过人,成为晋王李克用麾下骁将、义子,人称“十三太保”。随着李克用南征北战,平定黄巢起义,收复潞州,讨伐幽州,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历任汾邠邢三州刺史。带兵攻打赵王王镕,受到李存信诬陷,投降唐昭宗,出任邢洺磁节度使。
乾宁元年(894年),受到李克用的围攻,兵败出降,处死于太原。 -
五代兵制以及兴亡史
-
李克用(856年10月24日—908年2月24日),字翼圣,神武川之新城(今山西代县)人,后唐庄宗李存勗之父,本姓朱邪(又作朱耶),其父受唐朝天子赐李姓。绰号鸦儿、三郎、独眼龙、飞虎子,沙陀族人,唐大中十年(856年)生于神武川之新城(在今山西代县北部)。是中国唐朝末年最强大的藩镇节度使之一,后受唐封为晋王。后唐建立后,尊称其为唐太祖武皇帝。
-
梁太祖朱温(852年12月5日—912年7月18日),宋州砀山午沟里(今安徽省砀山县)人,五代时期后梁开国皇帝。
参与黄巢之乱失利后降唐,唐僖宗赐名朱全忠,在军阀混战中消灭秦宗权、朱瑄、时溥等对手,控制了河南和山东,后入关中击败李茂贞,将唐昭宗劫持到洛阳,又弑昭宗改立唐哀帝。公元907年废哀帝并称帝,建立后梁,改名朱晃。最后为三子朱友珪所杀,终年59岁。 -
周朝,兵制之始,兵农结合,轮流征调,民力不疲
-
《不第后赋菊》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黄巢率领全军围陈州近一年,数百(一说三千)巨碓,同时开工,成为供应军粮的人肉作坊,流水作业,日夜不辍。将活生生的大批乡民、俘虏,无论男女,不分老幼,悉数纳入巨舂,顷刻磨成肉糜。陈州四周的老百姓被吃光了,就“纵兵四掠,自河南、许、汝、唐、邓、孟、郑、汴、曹、徐、兖等数十州,咸被其毒。”据不完全的最保守统计,这一年里,黄巢的“起义军”至少吃掉了三十万老百姓。
-
春秋战国时期的兵制演变,以及后世兵制的来源。
-
李愬雪夜入蔡州(夜袭蔡州之战)在中外军事史上被人广为津津乐道。“悬军奇袭,置于死地而后生” ,唐朝中期名将李愬雪夜袭取蔡州,擒获吴元济之役,是一成功的奇袭战的典型战例。
-
秦国的兵制,以及对齐兴亡的影响
-
浑河中—李商隐
九庙无尘八马回,奉天城垒长春苔。
咸阳原上英雄骨,半向君家养马来。
浑瑊[jiān](736年-800年1月1日),本名日进 ,铁勒族浑部皋兰州(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青铜峡市南) 人。唐朝中期名将,朔方节度留后浑释之之子。
浑瑊早年随父于朔方军征战,十一岁参加防秋时便立下跳荡功。后随军击破贺鲁部,参与石堡城之战,收复龙驹岛,大破葛逻禄部,“勇冠诸军”,累迁至中郎将。安史之乱爆发后,先后为李光弼、郭子仪、仆固怀恩的部将,大小数十战,军功最盛。仆固怀恩叛乱时,吐蕃军十万入侵,浑瑊率二百骑兵冲阵,大破吐蕃,被绘像于凌烟阁之上。唐德宗即位后,入朝为左金吾卫大将军。泾原兵变时,浑瑊于奉天力战,大破数万叛军。后率军收复咸阳,任奉天行营兵马副元帅,封咸宁郡王。兴元元年(784年),会同马燧率军进讨李怀光叛乱,平乱后出镇河中。贞元三年(787年),奉命主持唐蕃平凉之盟,因疏于防备,遭吐蕃伏击,只身夺马逃归。此后仍镇河中,并加邠、宁、庆副元帅。贞元十二年(796年),升任检校司徒兼中书令。贞元十五年十二月(800年1月),浑瑊去世。获赠太师,谥号“忠武”。元和九年(814年),配飨唐德宗庙廷。
浑瑊精通骑射、武功过人,生性谦虚谨慎,虽位至将相,但从未有自矜之色,深受唐德宗信任,得以保持功名终生。时人常将其与金日磾相提并论。后世亦有将其与李晟、马燧并称为唐德宗时三大名将之说。著有《行纪》,今已佚。
-
王莽之败的原因,新朝军事制度分析。
-
西汉军事强大的根源,军事制度的健全合理
-
李晟(727年-793年),字良器,洮州临潭(今甘肃省临潭县)人。唐朝中期名将,左金吾卫大将军李钦之子。
擅长骑射,勇武绝伦。以良家子身份从军,跟随河西节度使王忠嗣征讨吐蕃,号称“万人敌”。
镇守西陲,屡立战功,累迁右金吾卫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泾原四镇北庭都知兵马使 ,册封合川郡王。 大历八年,入为右神策军都将,宿卫长安。 建中二年(781年),率军平定河朔三镇叛乱。建中四年(783年),泾原兵变之后,亲往奉天勤王,拜尚书左仆射、同平章事、 诸道兵马副元帅。 兴元元年(784年),收复长安,平定朱泚之乱,拜司徒兼中书令 ,领凤翔、陇右、泾原三镇节度使、行营副元帅,册封西平郡王,世称“李西平”。驻守泾州,防御吐蕃进攻。
贞元三年(787年),册封太尉兼中书令,管理尚书省事务。九年(793年),去世,时年六十七,追赠太师,谥号忠武 ,配飨唐德宗庙廷,图形凌烟阁。 -
东汉兵制的弊端。
在罢兵和募兵上存在的摇摆问题。
-
王忠嗣(705年-749年),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后移居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 [28]丰安军使王海宾之子, 中国唐朝军事家, 将领。
王忠嗣九岁时便由唐玄宗养于宫中,长大后“雄毅寡言,有谋略”,很得玄宗的器重。开元二十一年(733年)起,历任左领军卫郎将、河西讨击副使、左金吾卫将军等军政要职。开元二十六年(738年)秋,吐蕃进犯边境,王忠嗣率部属前往平叛,吐蕃大败。后又北伐奚族,平定吐谷浑,利用西突厥各部贵族之间的矛盾,削弱其实力。开元二十九年(741年),又任朔方节度使。王忠嗣主张各民族和平相处,尽量避免冲突和战乱的发生。玄宗欲兴兵攻打吐蕃石堡城,王忠嗣上奏,请休兵秣马。玄宗不以为然,董延光请攻石堡城,但出师无功,终罢兵。天宝五年(746年),王忠嗣身兼朔方、河东、河西、陇右四节度使。天宝六年(747年),拒绝安禄山的拉拢引诱,上书揭露其阴谋,反遭李林甫、安禄山“欲奉太子”的诬陷,被贬汉阳太守。天宝八年(749年),又贬至汉乐郡。同年暴卒。 - Mostra di pi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