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isodi

  • 文/伍里川

    2022《咬文嚼字》十大流行语公布,“踔厉奋发、勇毅前行”“新赛道”“大白”“天花板”“沉浸式”等入选,“摆烂”“退退退”等落选。

    这一结果,有一定的必然性。由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赶考”等入选2021年十大流行语,“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逆行者”等入选2020年十大流行语,“文明互鉴”等入选2019年十大流行语,且位居前列,由此或可看出,近年来,十大流行语的选择,在词语正大端庄层面的要求,越来越突出。这是十大流行语之于时代性的体现。时代的词也是历史的词,我们今天的记录,必会在历史长河中留下回响。

    同时,如果说入选词值得关注的话,哪些词不入选,同样引人注目。“摆烂”“退退退”等便属于“大热而死”的词。

    《咬文嚼字》给出的解释是:“摆烂”在我们的词频调查中位居前列,最终落选是因为它的消极含义。“退退退”其字面容易产生消极的联想。也就说,将这类词挡在十大流行语的“门外”,不为流行度,而为词汇的“色彩度”。

    这种淘汰方式,可能容易引发争议。本来,“流行语”的内涵,以流行度为要,一个热度非凡的词,当然有资格放入眼帘。生活中,贬义词也是多如牛毛,不能说有了贬义就不受待见;实际上,“摆烂”这类词也可以用来批评一种现象,使消极词负面“正”用。何况,同样一类词,有时也不因“消极性”而落选,典型的例子要算当年“我太难了”的入选。

    问题在于,作为一家刊物所主导的活动,选择什么词、不选什么词,全凭一套设计好的规则行事。只要保持不变的标准遴选,自然可以保证活动的广泛性、公平性。而在广阔的现实生活层面,相关词汇并不会因为没有入选,便自降热度,成为寻常之词。换言之,不妨对某些词的“落选”抱以平常心。这是其一。

    网络流行语之所以俘获网友的心,展现出强大的“传染性”,就在于这些词往往含有特别的内涵密码,像某些“神曲”那样使人容易“中招”。这些流行语,打破了一个个人际圈层,成为人们进行个性表达的利器或帮手。有时,还成为隐秘情绪的“出口”。这种特性的存在,使得众多流行语,无论语言上的呈现方式如何,都可以作为网友随时打出的一张语言名片,并因此烘托起一份共情。这些词,无论你选还是不选,它们都在那里。这也提醒“选词者”,尽力关切一众流行语的社会心理、群众基础,给予包容的扫描,仍很有必要。

    其二,近年来,十大流行语每年都会公布。总的说来,流行语的创新性或创造性有所减弱,是不少网友的直观感受。譬如,“建议专家不要建议”“麻了”等流行语便新意不足;类似“栓Q”“芭比Q”的杂糅式词语,则更显示出创造力的匮乏。

    一般而言,流行语常源自网友的即兴发挥,或者,一个原本平平无奇的词,经由特定情境下的“解构”而意趣突生——譬如“天花板”,很多时候,这类词的诞生可遇不可求。但本质上,任何新词,都是人类语言创造活动的结果。我们在“打造”“品玩”一个新词的时候,还是可以多注入一份创造力,使得一个流行语更有“曲径通幽”的意境。时隔多年,“神马都是浮云”,依然能让人会心一笑,个中原因是值得探寻的。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傅铭途 王隽杰

    校对 | 谢志忠

  • 文/毕舸

    市场监管总局12月26日发布消息,2022年5月,市场监管总局依据《反垄断法》对知网涉嫌实施垄断行为立案调查。经查,知网在中国境内中文学术文献网络数据库服务市场具有支配地位。2014年以来,知网滥用该支配地位实施垄断行为:一是通过连续大幅提高服务价格、拆分数据库变相涨价等方式,实施了以不公平的高价销售其数据库服务的行为;二是通过签订独家合作协议等方式,限定学术期刊出版单位、高校不得向任何第三方授权使用学术期刊、博硕士学位论文等学术文献数据,并采取多种奖惩措施保障独家合作实施。根据《反垄断法》第五十七条、第五十九条规定,2022年12月26日,市场监管总局依法作出行政处罚决定,责令知网停止违法行为,并处以其2021年中国境内销售额17.52亿元5%的罚款计8760万元。同时,要求知网围绕解除独家合作、减轻用户负担、加强内部合规管理等方面进行全面整改,促进行业规范健康创新发展。

    备受瞩目的知网涉嫌市场垄断一案,终于有了结果,对近些年来因其而遭受种种权益侵害现象的高校、学术期刊出版单位、大众也有了交代。知网最早源于国家知识基础设施的概念,号称是为全社会提供最丰富的知识信息资源和最有效的知识传播与数字化学习平台,但随着其逐步走向商业化运营,知网低价甚至无偿将大量知识成果收录其中,转而向使用成果一方收取高额费用,这使得正常的知识成果分享,变成了赤裸裸的垄断寻租行为。

    正如市场监管总局的调查发现,知网还通过所谓独家合作协议,限定高校、学术期刊出版单位向其他第三方机构共享知识成果,从而确保对相关知识成果的独占性。这进一步强化了知网在中文学术文献网络数据库服务市场的垄断地位,使得知网对于知识成果出让方、获取方都构成了不对等博弈关系,能够利用其强势话语权高价变现。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知识所具有的各种价值被不断开发,越来越多的人也逐渐认可知识产权作为个体或机构智力成果,一旦使用就应付费。然而,这种付费方式主要是针对享有知识产权的原创者,而不是知网这样的网络服务中介。知网并没有获得相关知识产权的所有权,顶多是通过合作协议拿到了使用权,也因此,知网为了利润最大化,刻意压低支付给知识产权所有者的费用标准,却将面向公众的使用权价格不断提升,也是对知识产权价值的间接侵占。

    更为重要的是,这种畸形的经营模式,严重阻碍了知识产权分享机制的良性发展,导致其无法建立公平、开放的知识循环体系。毕竟,相比于一般性的知识产权,论文等学术内容,更强调面向社会、传播知识的公益性,需要此类知识内容的往往也是学生、教师等居多,让更多知识以相对低成本的方式流转、共享,才符合知识普及的宗旨所在。知网利用市场垄断地位,将平民知识变成高价牟利工具,必然被公序良俗和法律所不容。

    知网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被罚8760万,“知识垄断”者当引以为戒。中文学术文献网络数据库服务市场未来要获得更好发展,一方面需知网等已有机构谨遵市场总局要求加大自我整改力度,对独家合作协议中的霸王条款予以废止,切实降低不合理收费标准;另一方面政府也不妨加大对这一市场的引导,比如推动建设以公益性服务为主的相关网络服务平台加速建设,让知网未来有更多对等竞争对手,以开放倒逼知网“垄断墙”的倒下,还广大求知者一片净土。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傅铭途 王隽杰

  • Episodi mancanti?

    Fai clic qui per aggiornare il feed.

  • 文/陈广江

    近日,浙江台州中心医院悬挂喜报称“热烈祝贺我院门急诊服务人次突破200万”,相关内容引发网友质疑。12月26日,台州市中心医院工作人员回应称,相关“喜报”已撤下,“喜报本意是想突显医院接待能力的提升,但被曲解了意思。”该工作人员表示。

    “有什么别有病。”眼下,公众对这句俗语的感受可算是颇为深刻。就在多地陆续受到新冠疫情感染冲击之时,这家医院竟在院内大大小小的屏幕上赫然挂出庆祝急诊人次破200万的“喜报”,满满都是违和感,也刺痛了社会的神经。

    从小处说,医院此举欠考虑,没有顾及患者以及公众的切肤之痛。从大处讲,这则“喜报”关乎职业伦理和操守。言为心声,语为心境。大红的背景板上祥云浮动,偌大的“喜报”二字占据最醒目位置,再配上“我院门急诊服务人次突破200万”的宣传内容,医院发展理念和价值取向引发质疑并不奇怪。

    客观讲,“突显医院接待能力的提升”的说法有其合理性。作为重要的数据指标,门急诊人次的确可以反映医院的接诊能力和患者的认可度,在达到某个数量关口之后,院方想“显摆”一下,也可以理解。此外,该院工作人员还解释称,“喜报”的本意是想表达这个数字来之不易,借此鼓舞医护人员。据称,该院近三分之一的一线医护人员因感染而没法上岗。

    但院方越是强调其“本意”,越突显出没有同理心。作为救死扶伤的特殊行业,医院固然无法回避业绩和效益,但不能被业绩和效益蒙蔽了双眼,更不能有“生意思维”。门急诊人次破纪录的背后是患者被病痛无情折磨,院方的高调庆祝显然没有考虑患者的感受。作为缓解医患关系的一剂良药,同理心是医院最不能缺失的基本品质。

    事实上,类似事件并不罕见。2021年2月,深圳市某医院官方账号发布了庆祝胸外科手术破千台的文章;今年1月,广东东莞某医院年终总结会现场挂出了“虎虎生威迎新年,手术室里全是钱”的条幅;8月,四川某医院的营销方案中出现了“怎么让病人长期留下来”“怎么让病人给我们排队交钱”等语句……还有医院将“生意兴隆”“招财进宝”等横幅或对联公开贴了出来。

    虽然这些引发争议的事件多属于“措辞不当”,但依旧向某些医疗机构敲响警钟。古代中医会把“但愿世间人无病,何惜架上药生尘”“但愿人皆健,何妨我独贫”等当成座右铭,并托书法家写出来挂在门旁。今天的医护从业者当自省自勉,在抗击疫情冲击波的这个节骨眼上,别给社会添堵。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傅铭途 王隽杰

  • 文/周云

    日前,杭州市教育局通知初一、初二不组织期末考试;初三年级期末考试暂推迟到下学期。当日下午,杭州某中学发布暂停上网课公告:“孩子,读书不是为了考试,是为了丰盈自己,是为了造福他人,是为了理想!”当天媒体报道此事,引来不少网友刷屏点赞。

    看完相关新闻,感觉这届网友还是太容易被感动了,几句稍带点文艺范的文案,就能把广大网友的情绪拉满。或许这就是网络世界的特点吧,对于网络信息,人们更容易受到情绪的感染,并由情绪决定了态度。

    事实上,杭州某中学暂停上网课的公告,属于常规操作。就算是没有疫情,中小学已经到了期末,是到了停课,准备期末考试的时节了。所以从时间点来说,并没有什么特殊之处。跟以往不同的是,由于受疫情影响,取消了期末考试,因而也就顺便取消了复习网课,如果说有什么特殊之处,也就在这里吧。但也仅此而已。

    感动完之后,该干嘛还得干嘛,不上网课了,孩子们寒假干什么?“丰盈自己”,于我的理解,潜台词就是:你还是要好好学习,充实自己,迎接下一次考试,迎接中考,最终迎接高考。如果孩子们真的利用寒假干一些不以考试为目的“丰盈自己”的事情,结果可以想见:家长不答应,老师不答应,孩子们自己也不答应。

    因此,这事儿为何成了一则新闻,成了感动网络的新闻,我是有点摸不着头脑。不过细想起来,无非就是两点原因吧。其一,“天下苦网课久矣”。由于疫情的缘故,在过去的三年中,在大中小学,网课成为常见的授课方式。而在过去的一两个月中,网课更成为主流的、甚至是唯一的授课方式。网课虽然能够勉强维持教学活动继续进行,但其缺点,显而易见,对于家校双方来说,是无奈的选择。特别是最近,大量的老师和学生感染,网课也在缺兵少将中苦苦支撑,也使得人们对于网课的意见,达到了顶峰,在这种局面之下,停掉网课,让师生休养生息,倒也不失为好的选择。

    其二,正如前面所说,就是文案的力量。这个停课公告,多多少少体现了一些理想主义的东西,而现实中,又恰恰是缺乏理想主义的,缺什么,就需要什么。所以理想主义的话语最能打动人,比如“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之类的。告诉孩子,读书不是为了考试,是为了丰盈自己,是为了造福他人,是为了理想,这我是赞成的。但是同样要告诉孩子,理想的实现,还需要面对现实,一步步地努力。比如考试,还是必须要面对的。否则,现实将一塌糊涂,而理想,则更加虚无缥缈。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傅铭途 王隽杰

  •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王隽杰

    图/受访者供图

    12月24日,由广东经济学会主办,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和华南市场经济研究中心承办的2022年广东经济学会年会暨岭南经济论坛顺利召开。来自浙江大学、吉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30余所院校及《学术研究》《南方经济》《广东社会科学》等知名杂志社的100余名专家学者通过线上会议的方式,共同研讨在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指引下我国在新发展阶段如何发挥大国规模优势,推进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

    华南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钟成材同志和广东经济学会会长、华南农业大学文科资深教授罗必良同志出席大会开幕式并先后致辞。在会议主题发言环节,吉林大学李晓教授、浙江大学李实教授、华南农业大学罗必良教授、华南师范大学张天华副研究员分别作出精彩演讲。在下午召开的分组论文汇报研讨阶段,入选本次年会的55篇论文作者在11个平行论坛分享了自己的最新学术研究成果,参会代表以文会友,相互深入研讨,开展思想交锋。

    在本次年会召开前夕,广东经济学会会长罗必良教授和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彭璧玉教授在12月23日下午共同线上主持召开了广东高校经管类学院院长联谊会暨学会理事会。广东经济学会秘书长罗明忠教授对学会2022年的主要工作和2023年的工作计划进行了通报和介绍。

    本次会议是广东经济学界在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指引下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开展的学术研讨,也是广东经济学界积极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实际行动。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谢小婉

    校对 | 谢志忠

  • 文/熊丙奇

    12月24日,202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统一入学考试如期举行,广东有约27.4万考生奔赴考场。广东省教育考试院根据教育部等三部门的专项部署,采取“一类一策”组考模式,分类设置考场考点。如中山大学考点,根据考生情况安排了3类考场,每个考场设考位30个,其中普通考场284个、特殊考场81个、备用隔离考场30个,合计395个考场。与普通考场相比,特殊考场在可容纳考生数上并无明显不同,但监考员将统一穿着“大白”防护服,并已接受相关培训。

    2023年研考,是我国疫情正处在快速上升期的一次大规模考试,这对疫情防控带来不少压力。为让每个考研生平安、顺利地完成考试,广东省教育考试部门、各考点把疫情防控做细做实,确保“如期考试、应考尽考、平安研考”。

    在研考开考前,广东省教育考试院12月22日发布关于重新下载打印202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准考证的通告,通知考生及时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查阅并重新下载打印准考证,此前已按照考点通知要求重新打印了准考证的考生可登录研招网查阅核对,无误则无须再次打印。考试之前再变更考点与考场,这是研考的“头一回”。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教育考试部门为“应考尽考”“平安研考”作出的努力。

    一方面,按照教育部的部署,广东省全力以赴帮助部分考生解决赴考的实际困难,提供异地借考服务,不让任何一位考生因疫情而“掉队”。实施“异地借考”,“考生不动,试卷动”,这让滞留在报考点所在地以外省份且返回报考点确有困难的考生,无须为赶考而奔波,也减轻考生的经济支出;另一方面,考虑到考研生中,有核酸阳性、核酸阴性的考生,为避免阴性考生在考试期间被感染,就需要分设核酸阳性考场、核酸阴性考场,而且,考试区域要相对分开。这就需要重新安排考点、考场。

    值得注意的是,广东考研的考场调整还“急学生所急”,具有很强的灵活性。据报道,如果考生自己在12月20日核酸检测结果是阳性,但在考试当天自测核酸转阴了,对此,省教育考试院明确表示,这类考生须提供20日以后的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可在进入考点时向工作人员提出申请,并按照相应指引赴考。这也就消除考生的已转阴性后却仍被安排在阳性考场考试的顾虑。

    切实做到“一类一策”的背后,是对考研生的情况进行综合研判,充分考虑到不同学生的需求。过去两年的高考和研考中,为确保“应考尽考”,是把医院的病房改为考场,让阳性考生在病房考场考试,而现在,则是在普通考场,对核酸阳性考生进行考试,而且涉及考生人数不少,这对安全保障、医疗急救提出更高要求。为了保障师生安全,广东省要求考生进入考场前必须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以上级别口罩,提倡全程佩戴口罩,并在考场内配备了充足的防护用品,每个考点配备至少1名医务人员。

    另外,“一类一策”,还不只是根据考生的核酸检测结果分类,按身份情况,考研生可分为在校生考生,社会考生。中山大学考点针对外校考生的吃饭、午休等问题,校方除开放学校饭堂外,还将为特殊考场设置专门供餐点,确保所有考生可以准时准点用到餐、用好餐。另外,学校也将在考场周边设置休息区,供考生午间休息。这就是把“分类服务”做得更细。

    2023年研考,对所有考研生来说,会是难忘的,不管最终考试成绩如何,每个考研生都应为自己喝彩,尤其是那些阳性考生,能坚持考试,这一体验比结果更为重要。而在疫情背景下进行的研考,充分展现了教育考试部门“以考生为本”,服务考生的态度。此次研考推进的异地借考,“一类一策”灵活设置考场,以及之前研究生复试探索多元复试、云复试,既解决了受疫情影响的考试组织现实问题,又为考试招生改革探路。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傅铭途 王隽杰

    校对 | 谢志忠

  •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王隽杰

    图/受访者提供

    12月下旬,重庆大山里的天气越发寒冷,余盟记挂着班上孩子们手上的冻疮,替他们在网上买了药和手套。“很多孩子父母不在身边,我得关注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余盟说。

    今年是余盟来到重庆城口县沿河乡支教的第二年,这个23岁的年轻人,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人工智能与自动化学院。2021年他本该继续攻读研究生,却选择休学一年前往重庆支教。

    通过一年来与孩子们的朝夕相处,余盟不但成了他们的支教老师,更是一个懂得体贴他们、照顾他们的“大哥哥”。一年支教期满后,余盟决定再留一年,他舍不得孩子们,也希望自己能为乡村教育多作些贡献。

    从985毕业生到村小全科老师

    2021年9月的一天,余盟第一次走进重庆市城口县沿河乡中溪完全小学的校门,当时已近下午3点,这所山坳坳里的小学校笼罩在大山的阴影中。在经历了数个小时的舟车劳顿,余盟有些昏昏欲睡,看着操场上嬉闹的孩子,他知道自己“要去支教”的热血和冲动,真的落地了。

    余盟是同龄人里的佼佼者,华中科技大学人工智能与自动化学院毕业,胡吉伟班班长,已经成功考研上岸另一所985高校。只要循着当前的路往下走,出国深造、大厂offer……这些年轻人奋力“内卷”孜孜以求的机遇,他都应该不难得到。

    面对通途一片,余盟却办理了休学,转身走进重庆的大山深处,成为了一名支教老师。他的理由很简单:想趁着自己还年轻,全力以赴做一件热爱且有意义的事。在大学期间,余盟曾经参加过湖北随州福利院周末支教和江西萍乡暑期支教两次支教活动,这些经历让他看到了支教的意义所在。

    余盟现在的身份是沿河乡中溪完全小学二年级的全科老师兼班主任。中溪完全小学共有74名学生,大都来自附近的北坡村和迎红村,11名教师中有2名支教老师。

    在来到中溪完全小学之前,余盟压根没听说过有“全科老师”这回事,他原先的预期是当一名数学兼体育老师,而马上他要面对的是语文、道德与法治等从未接触过的教学科目以及一周33堂课的工作量。

    余盟通过自己的学习与摸索,不断总结教学方法,例如在数学课中引入数轴,利用数形结合的方式帮助孩子们理解加减法运算。此外,他还要引导刚升上一年级的小朋友们培养课堂意识和规则意识,更好地参与课堂。

    副校长李兴明还记得,在学校组织的一次“生命叙事”讲演活动中,余盟讲述了班级里每个孩子的情况,并为他们制定了不同的发展计划。余盟对学生的用心之深,让他印象深刻。

    挑灯辅导孩子六十多个晚上

    在来沿河乡支教之前,余盟给自己设定的目标是在教学上,他想让班上的孩子一个不掉队,都有不错的成绩。但在真正和孩子们朝夕相处之后,他的想法有所改变。

    “拿我们班举例子,10个小朋友,80%是留守儿童,50%来自贫困家庭,30%来自单亲家庭。”余盟发现,很多山区孩子的原生家庭结构或多或少不太健康,而学习成绩较差的孩子往往也都来自贫困或单亲家庭。

    曾经的李凡是余盟接触到的“性格极端的小孩”之一。李凡来自一个单亲家庭,父亲常年在外,平时由爷爷照顾。由于缺乏父母的引导,李凡的性情孤僻,不愿和人交流,被其他孩子碰一下都要哭,而且学习比较吃力,缺乏基本的生活技能。

    在多次与李凡交流无果后,余盟意识到相比于学习方面,他更缺乏生活中的陪伴与关爱。余盟开始尝试去做李凡的朋友,陪他玩游戏,在他伤心的时候买零食来哄他。晚上放学后,余盟还会单独留李凡辅导,陪着他打闹说笑。

    他给李凡辅导了60多个晚上,“刚讲过的知识他下一秒就忘了,我就陪他再讲一遍。”题目会做了,余盟还会奖励他一盒牛奶。余盟还引导他交朋友。渐渐地,李凡开始向余盟敞开心扉了,还经常拿着图画本给余盟“讲画”。这时,余盟又鼓励李凡尝试去和其他老师也讲一讲画,还提前和老师沟通好要多鼓励他。如今,小男孩的成绩有了起色,性格越来越活泼。

    “其实就是将心比心,孩子感受到你的好,自然会打开心扉。”在余盟的陪伴下,李凡渐渐活泼开朗了起来,学会了主动关心他人。下雨时,他会打着伞等余盟一起走;在山里找到好看的花,会用塑料瓶装着带给余盟。李凡的这些改变,让余盟感到欣慰。

    “有一句话是‘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而山里的孩子们,想找到自己的起跑线都很困难。”余盟深感孩子们的不易。

    何香是来自沿河乡中心校的小姑娘,妈妈是残疾人,爸爸在外打工,家庭很贫困。余盟问她有什么愿望,她回答说:“希望妈妈的腿能走路。”这个回答让余盟有些难过,“城里的孩子们的心愿是一双新球鞋,一辆单车,而她只是希望自己的妈妈恢复健康。”

    余盟认为,一个健全的人格对于孩子,尤其是大山里的孩子们非常重要。他努力地为孩子们提供关爱与陪伴,让孩子们的心理状态、行为习惯等都能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第一学期结束,余盟班上的10个学生中有8个期末考试拿到了全A的成绩,全校前五名中有三名都在余盟班上,其中还有学生考到了全校第一名,这些让余盟十分骄傲。

    每周一顿大餐的约定

    每到周末,余盟的教师宿舍就热闹起来,孩子们叽叽喳喳地玩闹,而身为班主任的他却在亲自“下厨”,为孩子们准备热腾腾的饭菜。

    汉堡、鸡翅、蛋挞、红烧排骨……平日不爱做饭的余盟,每周都会想办法为孩子们准备一些不一样的吃食,他想让孩子们尝一尝平时没机会接触到的美食。味蕾是不会骗人的,“纯粹是想让孩子们吃好些,让他们开心。”余盟说。

    而每周一顿大餐的约定,起源是女孩胡静的一句心里话。

    余盟很喜欢《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他很认同书中“以人为本,倾听学生想法”的教育理念。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走进孩子们的内心世界,余盟在今年3月发起了“彩纸计划”,他引导孩子们在纸上写下最近开心的事、难过的事、想对老师说的心里话。余盟认为,这样一方面可以加强和孩子们的交流,一方面也能锻炼孩子们写词造句的能力。

    4月,余盟收到了胡静的纸条,她最近的伤心事是“奶奶每天回家都很晚,我放学回家没有饭吃……”余盟了解到,胡静的爷爷奶奶忙于种田,每晚回家已经是七八点钟,她只能饿着肚子等着。了解情况后,余盟每周末编一个理由,将胡静带到宿舍,在他那不足5平米的厨房,这个曾经靠泡面和速食熬过周末的大男孩摇身一变成大厨,渐渐地班里的孩子都闹着要来,不爱做饭的余盟也学会了不少“大菜”。

    周末免费为留守老人拍照

    “余老师,我可以换朵花拿,在蓝色背景再拍一张吗?”“当然可以啊!”随着照相机咔嚓一声,老人害羞的笑脸被定格下来。

    9月以来,在为孩子们做饭、辅导功课之外,每个周末,余盟都会带上照相机去附近的村子里免费为留守老人拍照,随后制作成一张实体带框相片送给老人们,他称之为“支教照相馆”项目。

    余盟之所以产生为老人拍照的念头,源于某次和一名老教师的闲谈,老教师向他感慨,自己的前妻在去世的时候,都没有一张体面的遗照,而这也是大山中留守老人的普遍状况,很多人一生都没有正经照过一张相片。

    这番话余盟记挂在了心里,他同时也在思考,留守的孩子们还有伙伴玩耍,有老师陪伴,山村里的留守老人则需要种庄稼、养牲口、照顾孩子,终日劳作却得不到任何关心抚慰。余盟决定从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通过一张照片,给老人们的心灵带来一些抚慰。

    目前,余盟和他的“流动照相馆”已经走过了5个村子,他总是在田埂上、灶房里、小河边为遇见的老人拍照,而老人们的朴实善良也让他印象深刻。受到余盟的鼓舞,学校里的老师们也加入了进来,有人主动提出为他开车,有人提出一起去帮忙拍照。余盟有些感动:“希望能和大家一起,给留守老人们更多的关爱。”

    乡村公益教育是一场“接力跑”

    今年6月15日以前,余盟从没想过还要再留一年。按照计划,一年的支教结束后,余盟就要去读研了。那天,余盟正在批改作业,本子上的一句话让他的心刺痛了一下,“我知道这周之后就见不到你了,不过我也长大了,谢谢你,我的老师。”

    孩子的懂事让他有些心疼,离别的感伤氛围让余盟掉了眼泪。之后,余盟反复思考了很久,决定还是要再陪孩子们一年。“学业和工作上如果掉队可以靠努力弥补,支教的机会错过了可能就再也没有了。”余盟说。

    再支教一年,身边的家人和朋友几乎都反对余盟的决定,只有视频平台上的网友依然支持他。今年3月,余盟开始在网络上发布自己支教的视频,得到了很多网友的点赞支持。有网友留言称:“你做了我想做又没有勇气做的事,支持你就像支持我自己一样。”

    正是网友们的鼓励和支持让余盟坚持了下来,他的视频也在激励更多的人投身乡村公益教育。余盟曾经收到过一条来自湖南长沙的网友的留言,她表示,因为受到余盟经历的鼓舞,自己也勇敢地向前迈出一步,去山区支教。

    正面反馈之外,也有人会怀疑其支教的意义何在?余盟认为,乡村公益教育应该是一场“接力跑”,不能要求一个人去做所有的事,而是要呼吁更多的人参与其中。“我可能在一线做乡村教师,有些人可能选择捐钱捐物,每个人结合自己的情况,贡献一些力量,就能改变很多。”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傅铭途 姜雪媛

  • 文/李妹妍

    12月21日,2022粤港澳大湾区全球招商大会在广州、香港、澳门三地线上线下同时举办。本次大会吸引了300多家跨国企业参会,现场宣布了16位广东全球招商顾问和18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企业名单,遴选出48个重大项目举行现场签约,项目总投资金额合计1801亿元。

    细看现场签约的48个重大项目,制造业领域占34个,占比超70%,且“高新”元素浓郁。这其中透露出的招商思路,对应着广东产业转型发展的战略布局,释放出一个清晰而坚定的信号:这里将是先进制造业主场。

    当前,广东突出制造业当家,高水平谋划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此次首批集中亮相的签约项目,涉及半导体、储能装备、生物医药、汽车零件等领域,与广东的产业优势和发展方向高度契合,且更注重质量、品牌、技术的提升,毫无疑问将有助于广东制造业补链延链强链。立足粤港澳大湾区,广东优化对外开放格局,不断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也将明显增强。

    此外,广东以制造业为主体,高起点培育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产业发展加快聚集成势,也给外资企业带来了更广阔的市场和更大的机遇。今年以来,总投资百亿美元的巴斯夫一体化基地项目首套装置正式投产、阿斯利康和西门子相继宣布加码在粤投资、现代汽车将在穗打造首个无人驾驶氢能汽车示范区……不少外资企业依托粤港澳大湾区,加速在中国市场的“本土化”,打造集研发、采购、生产、制造、销售等于一体的产业链。

    值得注意的是,除粤港澳大湾区外,此次签约项目还延伸到粤东粤西粤北地区,项目覆盖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加快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大湾区正在打造更大“朋友圈”,形成发展合力。此次粤港澳首次以大湾区的名义联手面向全球招商,广阔市场叠加人才优势、政策支持,进一步扩大对外资的吸引力,也愈发坚定全球投资者投资信心。

    面向未来,广东携手港澳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和对外开放高地,向世界发出“湾区之约”。越来越多先进制造业项目落户,推动大湾区不断攀向产业链价值链的更高端,已蔚然成势。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图片 | 视觉中国

    责编 | 张齐 傅铭途 姜雪媛

    校对 | 马曼婷

  • 文/何勇海

    北京时间20日晚,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公布2022年“最佳旅游乡村”名单,中国广西大寨村和重庆荆竹村成功入选。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最佳旅游乡村”评选始于2021年。加上此前入选的浙江余村和安徽西递村,我国已有4个乡村入选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最佳旅游乡村”。

    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最佳旅游乡村”评选,旨在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并在保护乡村自然资源、景观和文化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去年入选“最佳旅游乡村”的浙江余村,十余年来关闭矿山,修复生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成功将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实现生态保护和民生改善的共赢。安徽西递村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发展乡村旅游,以徽派传统古建筑和田园风光吸引了大量游客,通过探索文化遗产在保护中活化利用,使自己从一个欠发达的村庄,转变为国内外知名的乡村旅游目的地。

    今年入选“最佳旅游乡村”的广西大寨村,充分利用当地的农耕梯田、红瑶文化和自然风光发展乡村旅游,同时,以旅游收入反哺古民居、古建筑保护,实施梯田景观修复;厚重的红瑶民族文化、壮丽的梯田风光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彰显了中国传统农耕文明中因地制宜、天人合一的智慧。重庆荆竹村,一方面保留着根植于独特地理文化环境的生活方式和建筑特色;另一方面,引入现代创意再造公共文化空间,利用当地的瓷砖、木材和夯土墙来呼应和推广村庄传统文化,为古老村庄注入生机与活力。

    无论是余村和西递村,还是大寨村、荆竹村,它们入选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最佳旅游乡村”,均向世界展示了这样一个有目共睹的事实:中国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培育了一批生态美、生产美、生活美的乡村旅游目的地。它们的入选,让世界通过中国这几个亮丽名片,深入了解到一个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中国——中国已经走出一条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物质和精神共同富裕的乡村发展道路。

    事实正是如此,近年来我国乡村旅游蓬勃发展,不仅成为乡村全面振兴、旅游市场复苏的强劲动力,也为乡村群众铺就了脱贫致富路,还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作出独特贡献,比如大寨村的减贫经验还走出了国门,到老挝象龙村进行“友好村”互访交流,开展旅游扶贫合作。像湖南十八洞村、贵州花茂村、河北德胜村、江西神山村等,都由曾经的贫困村变成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期待有更多美丽乡村,不仅在美丽中国的壮美画卷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而且能以独特的气质、新的时代内涵走向世界,成为国际乡村旅游目的,向世界展示生生不息的优秀乡土文化。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图片 | 视觉中国

    责编 | 傅铭途 姜雪媛

    校对 | 彭继业

  • 文/然玉

    “身边接触过的同事、朋友纷纷发烧,总感觉自己哪哪都不舒服,感觉自己也阳了。”近期,随着各地感染人数上升,网络上出现了一个新名词——“幻阳症”。有人得知自己有同事“阳了”之后,总觉得自己喉咙痒痒的,上班根本不敢摘口罩,连喝水的次数都减少了,还会专门跑到没人的地方喝。对此,专业人士表示,出现“幻阳症”的人,往往比较容易担心、焦虑、恐惧。这是一种心理问题,应该自己尝试调整心态,科学认识新冠病毒。

    所谓“幻阳症”,更多有戏谑调侃之意,本质上并非病症。从某种意义上说,“幻阳症”之类的现象,不过是精神压力的投射。最近一段时间,不少人身边的亲朋同事陆续“阳了”,甚至还有不少都转阴了。在此背景下,偏偏有些人依旧“独善其身”,因此也就难免有些疑神疑鬼、心神不宁。人置身于群体的大潮中,往往能获得一种隐秘的安全感;若是一直“置身事外”,则难免要找出各种迹象、施加各种暗示,来证明自己“并无不同”。

    因此,与其说是“幻阳症”,不如说是一种对“确定性”的渴望。在新的语境下,不少人的心态,就是等着“靴子落地”,想着“闯过这一关,轻松再出发”。事实上,周围人的确诊、分享病程以及恢复后的喜悦,俨然构成了全程沉浸式叙事。当“晒阳”成为社交平台上的热门话题时,那么“幻阳”似乎可以理解为是一部分人潜意识参与其中的方式。

    就心理偏好机制而言,一个不大不小的“坏消息”,相比于不知道还要持续多久的“未知”,似乎是一个更具吸引力的选项。这貌似并不合理,但事实往往如此。一些场景下所谓的“幻阳症”,不过是投合了自己的内心所好罢了。不少人厌倦了和疫情纠缠的日子,心心念念,只想着尽快结束这一切,而“幻阳症”提供了某种大结局式的解脱感。当然,这种臆想出的“解脱”,又往往直观体现为“身体的不适”“心里的焦虑”,复合而纠结。

    说到底,人们还是更擅长被动接受结果,如果预料中的结果迟迟不到,那么注定要自我挣扎一番。一句“平常心”知易行难,要治愈“幻阳症”,只能靠强大的内心。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图片 | 视觉中国

    责编 | 傅铭途 姜雪媛

    校对 | 彭继业

  • 文/罗志华

    12月以来,多地都遇到了献血者减少、血液中心“血荒”的情况。在云南昆明,血库告急已经危及孕产妇、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江苏省血液中心近日发起了献血倡议书,称血液库存已跌破最低库存警戒线,呼吁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部队、社会团体和广大市民无偿献血;在湖北,宜昌、襄阳、荆州、荆门、黄石、随州等多地同时出现血库告急。应对疫情下的“血荒”,已成当务之急。

    当前各地出现“血荒”,是多种原因叠加导致的结果。一方面,冬季气温寒冷,不少献血者不愿意出门,加上大学生这个献血热心群体放寒假回家等,血源因此大减;另一方面,冬季地面湿滑、结冰,容易发生交通事故,而危重病人、恶性肿瘤和血液病患者受气温影响,病情容易复发,又导致用血量大幅上升。这一减一增之间,“血荒”便出现了。

    加剧当前“血荒”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疫情。为了减慢病毒传染的速度,与献血相关的现场宣传造势活动不得不取消。感染者忙于对症治疗,尚未感染的人又特别关心自己啥时候会“阳”,献血之事一时间便容易被人遗忘。感染后隔多少天才能献血,献血会不会降低免疫力,献血过程会不会增加感染风险等,这一系列的疑问,同样可能让人望而却步,即使献血意愿很强的人,也可能希望等等再说。

    要化解当前“血荒”,先要重拾过去有用的手段。机关干部、在校大学生、现役军人、企事业单位职工等,一直是献血的重要储备力量,要全力调动这些献血中坚力量积极献血。此外,各地都有献血志愿者队伍,这股力量也应得到充分调动。另外,跨地区调剂用血,延后择期手术日期等,对缓解“血荒”都具有一定的帮助。

    从宣传方面入手,也是破解这一燃眉之急的重要手段。若不宜开展现场宣传造势活动的,就需通过媒体等其他途径动员献血。打消“献血降低免疫力”等毫无科学依据的顾虑,科普的力度也应加大。最后一次核酸或抗原阳性7天后即可献血、献血不查看核酸阴性证明等规定,也要做到广为人知。采血点化整为零、将采血房车开进单位和社区等更加契合防疫要求的做法,应加以提倡。

    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来倡导和组织献血,是一个大有作为的创新领域。开通献血微信群、通过小视频宣传献血知识、在直播间动员和鼓励献血,以及发放电子献血证和电子荣誉证,建立预约献血信息系统,通过线上预约、线下上门采血等联动服务,都是值得尝试的新方式。

    防疫政策得到优化后,大量人员感染导致的应对难题,是社会必须经历的一次阵痛。这些难题既包括退烧药等常用药品紧缺、医疗机构应接不暇等直接影响,也包括“血荒”现象明显加重等间接影响。由此看来,化解当前“血荒”,也应作为应对当前疫情的一项重点内容,既要让民众免受疫情导致的身体和心理损害,又让其他患者有病能看、有血可输,社会才能逐渐走出疫情阴影,恢复到疫情流行前的正常生活。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图片 | 视觉中国

    责编 | 傅铭途 姜雪媛

    校对 | 彭继业

  • 文/王石川

    12月19日,沈阳康平县驻村书记宋楠楠自费为村民买退烧药扑热息痛片获关注。据报道,宋楠楠回应称,因近期有村民出现发热症状,当地退烧药短缺,所以他到沈阳自掏腰包为村民购药。当天,他跑遍了沈阳市内的25家东北大药房,累计购入1000粒退烧药,“被误以为是倒卖药品的”。

    驱车180公里到沈阳买药,免费发给村民。这些药虽花不了多少钱,但关键时刻能派上用场,特别是该村已有村民发烧,这些药的分量就不是金钱所能衡量的。有一个细节是,宋楠楠一度被当成倒卖药品的,这也反衬他当时确实跑了不少家药店,也没少辛苦。

    表面看起来,这是再寻常不过的凡人善举,但再一细想,便知事情并不简单。买药是小事,但是在新增感染者正处于快速增长的阶段,跑到城市里买药,是有一定风险的。买药送给村民,也是小事,但能解村民的燃眉之急,能安定人心。如此说来,为村民买药并免费发放,小事不小,意义重大。

    有个细节值得一提,宋楠楠是驻村书记。这个身份,意味着责任。显然,宋楠楠没有辜负村民的信任。但凡稍微了解宋楠楠的履职经历,便知他为村民买药丝毫不让人惊奇。此前,为了改变村民缺少防疫物资的状况,他还通过各种渠道为村民买消毒液、酒精、口罩、防护服、护目镜等。

    不久前,有媒体报道,宋楠楠驻村4年半,将一个330户、1300人、自然灾害较多且全村无产业、农民无工作、集体无收入的典型的“三无”村,变成了网红村,不仅让村民们富起来,自己也成了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具体是怎么做的?比如,收集村民家的鸡蛋,用定制的精美包装盒包装并亲自代言,讲述鸡蛋背后的故事,让这些笨鸡蛋迅速成为网红鸡蛋;让地瓜、笨鸡、小米等几十个品种的农副产品,逐渐形成了产业化和规模化;在电商平台上开设店铺,培训农村大嫂做网络主播,通过平台扶持,迅速积累了一大批粉丝,为网店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明乎此,便知为村民买药只是宋楠楠为村民办的另一件寻常事。从这个角度看,宋楠楠是可敬的,他用赤子之心塑造了驻村书记的形象,用滚烫情怀书写了共产党员的风采。这样的驻村书记越多,乡村就越有发展希望,村民就越有幸福感。

    在点赞之余也需要思考两点:一个是,当前乡村购买退烧药相当困难,不是每个村都有宋楠楠,那么如何纾解乡村的购药难题?再一个是,宋楠楠呼吁全社会关注村里的困难群体,比如留守老人。应该说,这一呼吁很有道理,如果老人发烧了,吃了退烧药就能退烧那还罢了,如果有了急难重症,如何确保看得了病?

    不久前,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文要求强化农村地区重点人群服务,比如,要充分发挥县乡镇政府、村民委员会及其公共卫生委员会、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作用,摸清村组内合并基础性疾病的老年人、孕产妇、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等人员健康情况。无论缓解农村用药短缺,还是重点关注农村困难群体,都要把工作做得更实更细。

    “让村民们有钱赚,日子过得没压力、有嚼劲,便是幸福。”这是宋楠楠做驻村书记的一个感受。宋楠楠为村民买药深受好评之余,也带给了人们更多思考,比如,应深思如何擦亮党员身份,如何让村民更有获得感,如何让更多目光聚焦农村发展。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图片 | 视觉中国

    责编 | 傅铭途 姜雪媛

    校对 | 彭继业

  • 文/谢小婉

    12月21日,2022粤港澳大湾区全球招商大会将在广州、香港、澳门举办主会场招商活动,在此之前,海外分会场已在欧美和亚太地区18个国家举办了20场系列招商活动。近一个月里,借由全球招商大会,粤港澳大湾区以高水平的开放水准、高规格的开放平台、高活力的开放姿态,加快牵手全球经济,向全球投资者展现出招商引资、协同并进、实现双赢的诚意。

    随着疫情防控“新十条”措施的推出,加快复工复产、推动经济回稳向上,已是民心所向,加快牵手全球经济依然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要想增强国际经贸动力,亟需汇集开放活力。

    2021年,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总量约12.6万亿元,大湾区以不到全国1%的国土面积创造出全国12%的经济总量。在汇集开放活力,促进全球合作共赢的现实要求下,作为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粤港澳大湾区充分具备创新协同、产业协作、合作共赢的实力,以其得天独厚的招商引资优势,为推进高水平开放提供了一片充满活力的沃土。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三年多以来,大湾区建设日新月异,不断优化对外开放格局,向改革开放“深水区”迈进。横琴、前海、南沙等重大合作平台各展所长,以区域整体协同效应激发出更多经济增长动能;“跨境理财通”、债券“南向通”等金融开放措施的推进,深化金融互联互通机制,推动我国金融市场双向开放;积极建设“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科技创新走廊,加强科技人才、高新科技、高端产业的区域协同和跨境流动……在机遇与优势面前,粤港澳大湾区正不断释放制度和政策红利,凭借“走出去”的竞争力和“引进来”的吸引力,以时不我待,以奋发有为、只争朝夕的精神,抢占发展先机。

    在2022年的最后一个月里,举办全球招商大会便是提振市场信心的浓墨重彩一笔,它聚集粤港澳大湾区强劲的发展动能,激发区域联动活力,是在当前世界经济发展态势下,抓住机遇,进一步深化全面改革开放,深入接轨全球经济的明智之举。

    值得期待的是,这是粤港澳大湾区第一次召开全球性招商大会,这是大湾区完善大招商机制,构建大招商格局的关键一招。有理由相信,经过一个多月的铺垫,当12月21日大会正式召开时,全球招商大会将以高水平对外开放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集中呈现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成果和充沛活力,彰显加快牵手全球经济的信心与实力,展现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的实力,成为汇聚全球投资者,聚集全球高端要素资源,深化投资合作,促进共同发展的重要投资平台。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图片 | 视觉中国

    责编 | 傅铭途 姜雪媛

    校对 | 朱晓明

  • 文/冯海宁

    12月19日,有网友发文,陕西省志丹县人民医院发通知称,因医院灶房暂停服务,职工、患者以及陪护人的用餐将由当地一家大酒店统一配送,费用是每人一天三餐90元,此事引发网友热议。针对此事,志丹县卫生健康局通报,责令志丹县人民医院立即作废该通知,恢复医院灶务,该局成立调查组,全面深入调查并严肃处理。

    众所周知,医院灶房或者说医院食堂是一种“特殊的存在”,它不仅能方便医院职工、患者及陪护人员就餐,而且由于是内部食堂,没有租金、税费等支出,所以餐饮价格相对较低,可降低就餐者的经济负担。而且,医院灶房能为一些特殊患者提供相应的营养餐服务,比如某些患者不宜食油不能食辣,医院灶房就能提供较为清淡的餐饮服务。

    上述医院灶房暂停服务后,由当地某大酒店统一配送餐饮,仅从价格方面看,就不是某些患者所能承受的。作为县城里的医院,患者大部分来自农村地区,如果每人一天三餐90元,再加上陪护人员,每个月仅吃饭支出就超过5000元,大大增加群众就医负担。而且,酒店餐饮服务部门缺少为患者服务的经验,恐怕难以为某些特殊患者提供个性化餐饮服务。

    由此看来,上述医院暂停灶房服务,完全忽视了医患人员的切身利益。对于为何关闭灶房,院方笼统地抛出“因疫情所致”这一理由,但并没有给出具体原因。

    但是,即便医院灶房工作人员全部“病倒”无法提供餐饮服务,也不应该将灶房一关了事,而是要想方设法克服困难,确保为医患人员提供正常的餐饮服务。在这方面,上述医院应该向北京等地的大医院学习,比如这些大医院在面临医护人员因为疫情严重减员的情况下,既倡议轻症医护人员坚守岗位,还临时招聘退休职工重新返岗,以保障医院的医疗服务不打折扣。

    显然,即便医院灶房受到疫情冲击,也有很多办法保障医患人员的餐饮服务,比如轻症人员可以“轻伤不下火线”,还可以临时借调厨师弥补人员缺口,但上述医院并没有想方设法解决困难,而是“一关了之”。

    令人欣慰的是,在医院决策失当后,卫生主管部门及时“补位”,责令医院方面立即作废该通知,恢复医院灶务,并成立调查组全面深入调查并严肃处理。据媒体报道,该医院的医患人员在19日吃了一天“高价餐”后,重新享受原来的灶房服务。

    从上述医院公开的供餐种类和收费来看,收费有偏高之嫌,这或许是按酒店餐饮收费标准来拟定的,但患者并非游客,不该承受较高的餐饮定价。该医院为何偏偏选择某酒店作为餐饮提供方,中间有无猫腻,也是一个值得深入调查的问题。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图片 | 网络截图

    责编 | 傅铭途 姜雪媛

    校对 | 朱晓明

  • 文/赵志疆

    近日,广东惠州、深圳、佛山、湛江等地的药房,主动向买不到退烧药的发热患者免费提供药物,以解患者的燃眉之急。有药房在一天之内送出近800份布洛芬,负责人认为“这是个小事情”“就当作是感恩回报社会吧”。亦有连锁药房让有需要的顾客免费领取阿咖酚散,赠送活动持续到月底,整个活动预计将送出10万份药物。

    笔者感染病毒已经快有一个星期了,如今仍在恢复中。回首这段“阳过”的经历,我最大的感受是,退烧药可以不吃,但最好还是稍微备一点——我就是因为没有药,所以硬扛了好几天。

    现在,很多地方都迎来了感染高峰,有药在手,可以带给人一种足够的安全感。但对个人来说,退烧药绝非“多多益善”。毕竟,个人用药量是有限的,而在突然爆发的消费需求面前,不少地方的退烧药,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紧缺。在这样的情况下,药店免费送药的义举令人肃然起敬——授人玫瑰尚且手有余香,悬壶济世又是何等功德无量?

    最近一段时间,随处可见社会各界共享退烧药的“暖新闻”,那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朴素共情,令人感觉温暖而笃定。每个人都是公共生活的一分子,面对突发事件,来自身边人的关心和帮助,总能格外给人信心和力量。值得一提的是,在全民共享退烧药的过程中,药物大多被精确到“粒”,这既是一种药尽其用的科学态度,也不失为一种精准防控策略的直观体现。

    就现实来看,感染者的发烧时间大多在一至三天,这也是一般的服药期限。如果超出了这个时间,症状还没有缓解,那就不是需要吃药,而是需要赶紧去医院了。因此,对于个人来说,备上三五粒退烧药已经足够了,但多数退烧药都是以“板”或“瓶”为单位,换句话说,随着一些感染者陆续恢复健康,那些还没有吃完的退烧药将会被束之高阁。在退烧药整体存在紧缺的现实背景中,这无疑是一种令人痛惜的资源浪费。

    身处特殊时期,药店化整为零的送药义举,使人看到了药尽其用的积极意义。而这样的药品零售行为,其实并不令人感到陌生。多年前,小包装、小份药司空见惯,只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多数药物已不再“拆零卖”。实际上,国家层面从来都没有禁止药品“拆零卖”。国家药监局颁布的《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明确指出,药品零售操作包括药品拆零销售,并要求药品零售经营场所具备所需的调配工具和包装用品。问题的关键在于,这种非原则性规定是否能得以更大范围推广?

    毋庸讳言,多数药店免费送药都是为了奉献爱心。但是,也不乏有些药店担心药品“拆零卖”惹来麻烦,所以干脆免费发放。在向那些悬壶济世的药店致以敬意的同时,有必要打消药品“拆零卖”的种种顾虑,让尽可能多的药店面向尽可能多的人敞开方便之门。以多地迎来感染高峰为契机,尽快明确药品“拆零卖”的原则和方式,恰逢其时。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图片 | 视觉中国

    责编 | 傅铭途 姜雪媛

    校对 | 彭继业

  • 文/阅尽

    一场新的严峻考验即将到来。广州市卫健委副主任张屹19日称,专家预测广州市疫情将在2023年1月上旬达到高峰。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信号,它不只是提醒疾控部门,而且还提醒包括医院和药物生产、流通储备和相关公共服务业等,都必须尽快行动起来,做好充足准备,积极迎接疫情高峰的挑战。

    近日,不少市民发现周围的亲人和同事等,越来越多的人“阳”了,有的家庭全家“中招”,快递和外卖队伍减员严重。如果说,前三年由于防控严格,人们对感染病毒感觉还不那么明显,那么,最近一两周,人们是真实体会到了“新冠就在身边”。医疗部门则更直接地承受到这种冲击。12月份以来,广州市发热门诊就诊量持续走高,就诊患者中,青壮年占比高达86%。

    这或许将是广州这座城市可能会遭受的前所未有的考验。虽说新冠病毒历经多次变异,其致病性和重症率已大为降低,但它毕竟传播性极强,易造成大范围人群的感染。对于一个约2000万人口的超大城市来说,人口众多、人员密集,高峰期将面临洪流般涌入的门诊病人,药物使用及病人收治等可能呈几何倍数增长,甚或超过医院的承载极限。在此情况下,能否让患者都得到及时诊治,如何减轻群众的痛苦?又如何尽可能降低疫情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凡此种种,无不考验着城市管理及相关部门和行业。

    据悉,为应对疫情高峰,广州市正加强医疗资源储备,提升救治能力,全方位、多层面地做好备战措施。如实施发热门诊和ICU重症救治倍增计划,动态调整发热门诊配置,必要时可将三级医院普通门诊转化为发热门诊。同时,全力做好医务人员和药品物资调配,加大急需药品的生产供应,强化重点人群和农村医疗服务等。这些措施为抵御疫情洪峰筑起了坚实的堤坝。

    但是,由于此次疫情的特殊性和广泛性,我们的应对措施还要细些,再细些!各方面的准备和应对预案也要足些,再足些!面对这样一场世所罕见的世纪疫情,我们必须打醒十二分精神,既不需要恐慌,也不可掉以轻心。对可能出现的风险与危机既要保持高度警觉,更要有快速有效的化解措施。要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确保关键时刻不掉链子,尽最大努力为百姓提供便利,护佑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防止因应对不力而出现疫情次生灾害。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图片 | 视觉中国

    责编 | 傅铭途 姜雪媛

    校对 | 周勇

  • 文/伍里川

    两度领先两度被扳平,加时赛的比分定格为疯狂的3:3。北京时间12月19日凌晨,阿根廷在一场惊心动魄的决赛中以点球决胜的方式,击败法国队夺得卡塔尔世界杯冠军,打破了法国人的卫冕梦想。赛后,梅西向媒体表示:“我不会从阿根廷国家队退役,我想以世界杯冠军身份继续比赛。”众所周知,此前梅西多次表示,卡塔尔世界杯是自己的最后一届世界杯。这并不矛盾,继续待在国家队一段时间,和不参加2026年世界杯,并不是一回事,梅西并没有食言。

    虽然,在全世界忠粉的“非分之想”渐次被调动起来的时候,何时结束球员生涯是梅西接下来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但是我们应该庆幸,我们还能在有限的机会里,用眼神和梅西的天才脚法“同频”。

    英格兰传奇球星希勒近日在一篇文章里写道:作为球员,当你老了,那是一种痛彻心扉的感觉。他还说,他一直认可一句话:在人们要求更多的时候自己离开舞台。这是他的心里话,也可以视为向所有的球星提出的“忠告”。但是如果梅西能够将退役的时间尽可能推后一些,不失为世界足坛的幸事。换言之,我们依然需要梅西的表演。

    只要看过阿根廷和法国队的比赛,所有人——包括不喜欢梅西的人,都不难发现,梅西领衔的艺术足球,依然在苦苦对抗着姆巴佩代表的工业化足球。

    工业化足球,从氛围和细节上都大有“接管”世界杯的架势。希勒便直言世界杯充斥着浓重的商业气息,其实,在希勒时代就无时无刻不在的商业气息已经不算个事了——客观上,以绝对人数优势覆盖卢塞尔球场的阿根廷球迷所带来的,也是商业的一部分,但最令人警觉的,是包括半自动越位系统在内的高科技、精准“投喂”绿茵场的工业足球对足球比赛快意地削弱。

    此前,知名体育评论员黄健翔“炮轰”过科技对世界杯赛事的过度介入。很多人所担忧的问题已经慢慢显现,在VAR时不时的中断下,在一些比赛中,已经显示出一种节奏和气氛上的局部僵硬,而从欧洲工厂、集装箱源源不断投放赛场的整建制球员,常常以“工兵”“工具”形态让对抗、射门都变得像仪器那般强调精准、步伐一致以至于丧失个性。

    以“雇佣兵”著称的法国队,在决赛的上半场,射门和角球次数均为零。这的确是一种非典型“梦游”,但似乎也可看作是工业化足球难以克服的毛病:在更信赖工业足球而不是艺术足球的情况下,钟摆的某个部分突然失灵,也是比赛的一部分。事实上,为了赢得比赛,很长时间不射门也是常常被“允许”的或者被宽宥的。虽然法国队主帅德尚在下半场通过大面积换人,重组了仪器上的“线路”,使得全队恢复了元气,但并不能否认,有些潮流,有将足球比赛带入无趣地带的风险。

    只要看看阿根廷队自始至终保持的灵性、创造力,就很清楚,很多人之所以更喜欢阿根廷的踢法,就在于他们继承了艺术足球的衣钵。梅西和他的诸多队友当然也没少经过欧洲“加工厂”的锻造,但是他们至少没有被完全同化。或者说,他们是工业化足球侵蚀下的“幸运儿”。

    艺术足球的幸运险胜,让人重燃希望。如果世界上有一种纯净如水带着淡淡忧伤的艺术足球,那么,梅西所踢的就是这样的足球。出神入化的外脚背,想象力十足的直塞,奔放感性的力量,让我们的视野呈现种种“野性美”“知性美”。

    在以野性为名的非洲球队都相继投入工业化足球怀抱的当下,我们期望南美和欧洲继续“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继续高水平抗衡下去,相互取长补短,是一种非常纯粹的愿望。

    超越门户之见就能看见,梅西是二十年来,“老天爷”送给我们的最好的礼物。套用一句俗得不行的话,且看且珍惜。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图片 | 新华社

    责编 | 傅铭途 姜雪媛

    校对 | 周勇

  • 文/杨朝清

    “谁家有复方鲜竹沥啊?”在北京市丰台区和义街道居民微信群里,一条求助信息发出后,很快有了回应:“我有!”“需要您来门口拿”……邻居们将药品放在门口、楼道里,一盒盒药品通过无接触式共享。此外,还有居民主动将自家药品分享在群里,免费送给有需要的居民。

    在不少城市和小区里,“药品共享”正在上演。面对感冒退烧药的暂时短缺,既需要公共部门积极筹措药品货源,也离不开民间救济的“药品共享”。虽然从经济的角度来说,有些药品或许并不算很值钱,但对于那些亟需药品却又买不到的居民来说,“药品共享”犹如雪中送炭,不仅解了燃眉之急,也让他们心里多一些慰藉与温暖。

    不论是家里的药吃完了,还是没有提前储备药物,抑或家人不在身边,那些需要药物的家庭虽然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但对药物却有着直接而强烈的渴求。面对邻居“等不及”“伤不起”的用药需求,许多人没有麻木冷漠地视而不见,而是主动伸出援手。将药品放在自己家门口、送到双方约定的地方、直接送药上门,虽然“药品共享”的具体呈现方式有所不同,但共克时艰、守望相助的价值内核却是一样的。

    病毒无情,人可以有为。“药品共享”超越了狭隘的功利与算计,彰显了风雨同舟、众志成城的精神力量。“刚好你需要,刚好我有”,传统道德中的与人为善也好,现代话语里的共同体意识也罢,让互济互助、抱团取暖的“药品共享”成为一幕幕温暖的场景。药品、蔬菜、饭菜等物品,只是传递关心关切的载体,它见证了疫情下邻里关系的改变与优化。

    《周礼》里说:“五家为邻,五邻为里”。在传统的熟人社会,有“远亲不如近邻”一说,守望相助的邻里关系健全了社会支持系统,但在现代的陌生人社会,邻里之间通常缺乏交集。通过“药物共享”,哪怕没有直接的面对面接触,也增强了邻里互动,让人们感受到和谐、友善的邻里关系的美好。

    只要心存善意,利他行为随时随地都可能上演。用以心换心、守望相助的共同体意识来传递善意和温暖,陌生人社会将会被重新定义,“药品共享”只是一个缩影。

    疫情有穷时,牵挂无尽处。疫情最终有消散的一天,美好的邻里关系却永远不会过时。“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每个人都不是孤立的原子;美好的邻里关系有助于健全社会支持系统,让需要帮助的人们能够更加及时、有效地得到帮助。更进一步说,美好的邻里关系不会从天而降,坐而论道不可行,坐享其成更不可能,而是需要更多行动者,“药品共享”就是一个建构新型邻里关系的契机。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图片 | 视觉中国

    责编 | 傅铭途 姜雪媛

    校对 | 周勇

  • 文/苑广阔

    近日,江苏苏州部分核酸采样屋被改造为“发热诊疗站”,居民在家门口就能接受病情初步诊疗,并完成配药。网友纷纷点赞:值得推广。

    在上一个阶段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过程中,核酸检测成为全国各地疫情防控的重要一环,相应地核酸采样屋也成为了疫情防控过程中的刚需和标配,大街小巷都有核酸采样屋的身影。

    随着全国性疫情防控政策的优化和调整,核酸检测在一夜之间降温,一些简易的核酸采样点随之撤销,但是另外一些比较坚固的核酸采样屋,却因为各种原因被保留了下来。当很多人都以为这些核酸采样屋早晚都会被拆除的时候,没有想到在江苏苏州,这些本来已经闲置的核酸采样屋,摇身一变成了“发热诊疗站”,专门用来接诊发热病人。

    当核酸采样屋完成了自己原来的使命,华丽转身为“发热诊疗站”,可以说是一举多得,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国家之所以对疫情防控政策做出优化和调整,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现在新冠肺炎病毒毒性大大降低,但是传染性仍旧很强。在这样的情况下,越来越多人因为感染病毒而“变阳”,几乎成为疫情防控过程中的一个必然。除了无症状感染者之外,绝大多数的“变阳者”,都存在类似于流感的症状,包括发烧、头疼、咽干等等。

    尽管不停有专家呼吁,在出现症状、怀疑自己感染新冠肺炎以后,只要症状不是很严重,可以居家治疗,自行服药。但是对于不少人来说,还是觉得去医院看医生或者是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更让人心里踏实些。这就很难避免医院的发热门诊人满为患。

    在这种情况下,这些由原来的核酸采样点“变身”而来的“发热诊疗站”,就显现出其重要的作用——

    首先,如果有附近的市民群众出现了发烧以及其他相关症状,那么不用去到医院,就可以在家门口的“发热诊疗站”由全科医生以及药房护士完成相关的诊疗和配药工作,可以说实现了在家门口求医问药,而不用再去医院,看病的便利性大大提高。

    其次,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尤其是在病毒传染性仍旧很强的前提下,出现发烧和其他相关症状的居民,可以实现家门口的诊疗,也就意味着不用再乘坐公交车,或者是搭乘网约车、出租车等等前往医院,从而避免了在路上把病毒传染给更多人,这实际上也是在为疫情防控做贡献。

    最后,随着出现相关症状的患者越来越多,很多医院的发热、呼吸科门诊都人满为患,同时一些医院的医护人员同样出现了感染症状,不得不回家休息。在这种情况下,就会造成医护人员人手不足、医疗资源紧张的局面。如果更多的市民在出现相关症状以后,能够在家门口的“发热诊疗站”接受诊疗和配药,也就避免了再到医院去,这样既可以有效缓解医院医护人员人手不足、医疗资源紧张的问题,同时也避免了病毒在更大范围内传播。

    目前,全国各地这样的核酸采样点还有很多,我们希望能够有更多城市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也能够让其华丽转身为“发热诊疗站”。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图片 | 视觉中国

    责编 | 傅铭途 姜雪媛

    校对 | 周勇

  • 文/李妹妍

    12月16日,连州市2022年“连通四海 共赢九州”国际招商推介平台上线,以网络招商的方式面向全球招商,通过“云”推介、“云”对接等方式, 24小时为客商提供线上“投资导航”。连州市首次创新使用线上招商引资服务,开启了国际招商服务的新模式。

    日前召开的广东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指出,要千方百计抓经济,全力以赴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随即,粤港澳三地政府确认,将首次联合举办2022粤港澳大湾区全球招商大会,并在珠三角9市同步举办招商会和N场海外分会场活动。这为已经进入“拼经济”时刻的各地招商引资工作带来了积极的信号。

    据了解,连州此次面向全球云招商,是省委全会之后全省第一个开展全球招商活动的县级以上单位。超人一步,抢的是招商,更是时间和机遇,充分体现了连州时不我待“拼经济”、下好招商引资“先手棋”的果决与担当。

    招商引资,是县域经济发展的生命线和源头活水,也是一个地区推动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连州区位、产业、生态等比较优势明显,但这些优势还没有完全转化为发展优势,亟须通过招商引资进一步把资源盘活,这也是当下连州抢先发力 “大招商”的动力所在。

    今天的投资结构就是明天的产业结构,今天的项目布局就是明天的产业布局,必须认识在先、谋划在先、行动在先,才会见效在先。此次连州谋划工业、农业、文旅、新能源、商贸服务、基础建设等六大类共66个招商引资项目,投资额共计1650亿元。应当看到,这些项目立足于连州原有的产业资源和优势,在传统产业上高位嫁接、在新兴产业上前瞻布局,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城市发展能级。连州以招商引资为抓手,在高质量发展的底盘上精心谋篇布局,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将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面向全球网络招商的方式也让人眼前一亮。连州通过“云”推介、“云”对接等方式,实现投资环境展示、产业布局匹配、项目联系对接等功能,24小时为客商提供线上“投资导航”。通过平台,客商不仅能全面、系统地了解连州各类资源要素和投资优势,还能实现与政府、园区之间的快速精准对接,推动优质项目与产业链资源精准匹配。创新国际招商服务模式,对外加强开放,对内提升“内功”,不断增强城市吸引力,真正实现企业既要招得来、更要留得住,还得发展好。

    招商路远,发展力长。这个冬日,连州面向全球云招商,加快产业链精准招商步伐,以高水平开放助推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定将迎来明春的繁花似锦。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张齐 王隽杰

    校对 | 周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