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isodi

  • 更正: 信天翁與旺來衛星已於2024年8月及11月發射升空。24年12月 SpaceX目前估值為3500億美元,1000億美元為2022年的數據。 1. Google使用成千上萬的安卓手機來預測太空天氣 現在人手一支的智慧型手機,除了可以用來講電話、上網之外,還可以用來監測太空天氣!Google有一個計畫是利用地表上成千上萬的安卓手機的GPS天線晶片來監測電離層的變化,電離層會影響通訊、定位,及導航等,我們平常使用的google map導航正是利用手機所接收到的GPS訊號來進行定位,如果可以增進對電離層的了解及預測,那就可以大幅增加定位的準確性。最後,Google利用這項技術在部分地區提升定位準確率約10–20%,也同時對部分沒有地面GPS站的地區增加了更多資料。 參考資料: Google 使用數百萬台智慧型手機徹底改變 GPS 精度 Engineers transform smartphones into instruments for studying space | CU Boulder Today | University of Colorado Boulder Mapping the ionosphere with the power of Android Google uses millions of phones to map Earth’s ionosphere and improve GPS Mapping the ionosphere with millions of phones | Nature 2. 印度達成第100次火箭發射!! 在1月29日,印度發射2025年第一顆衛星,同時也是印度Satish Dhawan太空中心第100次發射火箭。Satish Dhawan太空中心位於印度東南方,是主要負責火箭發射的太空中心,該太空中心於1969年被選定成為衛星發射中心,首支營運用 (operational) 火箭於1971年10月9日發射,雖然因為第二節推進異常導致衛星軌道沒有送到預定軌道,但可以算是該太空中心首次發射衛星上太空。現行有兩支火箭為主要營運用,分別為繞極衛星發射載具 (PSLV, Polar Satellite Launch Vehicle) 以及地球同步衛星發射載具 (GSLV, Geosynchronous Satellite Launch Vehicle)。此次發射的衛星即為使用GSLV發射,並在19分鐘後抵達目標軌道,地球同步軌道或稱地球靜止軌道。 參考資料: India launches navigation satellite into orbit on nation's 1st mission of 2025 | Space Satish Dhawan Space Centre - Wikipedia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1. 台灣立方衛星「山雀」成功升空!! 在台灣時間1月15日凌晨,由國家太空中心(TASA)自製、搭載通訊實驗酬載的立方衛星山雀T1,搭乘SpaceX Falcon 9火箭的Transporter-12航班,自美西范登堡空軍基地升空,並於上午11時5分與台灣成功通聯。山雀T1是一枚3U立方衛星,主要搭載通訊實驗酬載以及船舶交通自動識別系統 AIS,除了要驗證通訊酬載的能力以外,重點是要測試此立方衛星本體,若驗證成功,即可提供此衛星本體給國內產學界使用,縮短立方衛星開發時長。然而這顆衛星發射並不是一帆風順,就在上個月山雀T1A藉由日本火箭公司Space one發射,但在發射過程中因火箭異常,最後沒能成功送入軌道。 參考資料: 山雀T1成功升空 將驗證台灣太空中心立方衛星設計製造能力 | 科技 | 中央社 CNA TASA | TASA自製立方衛星山雀T1乘SpaceX火箭發射 TASA | 日入軌火箭KAIROS終止飛行 山雀未能入軌 TASA:實驗必經 2. 台灣準備登陸月球了嗎!? 同樣在台灣時間1月15日下午,SpaceX Falcon 9火箭馬不停蹄,接下來準備送了兩架登陸器上月球,分別為美國 Firefly Aerospace 的「Blue Ghost」,以及日本 ispace 的「Resilience」,其中日本的Resilience上,就搭載著由中央大學張起維教授團隊開發的深太空輻射探測儀 (DSRP),主要針對太空環境中的輻射進行量測,並且同時研究會對衛星造成異常的SEU現象。 參考資料: 中央大學開發深太空輻射探測儀 今成功發射研究團隊振奮 | 公視新聞網 PNN Firefly 的 Blue Ghost 登月器與 ispace 的 Resilience 登月器「共乘」火箭啟程 The Deep Space Radiation Probe: Development of a first lunar science payload for space environment studies and capacity building - ScienceDirect 本周太空新聞: 藍色起源 Blue Origin新型火箭New Glenn第一次試射成功「新葛倫」火箭發射成功,貝佐斯旗下「藍色起源」將挑戰SpaceX? - TNL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Space X Starship 星艦第七次試射任務再次成功用筷子回收推進器,但星艦失聯成為一群流星SpaceX意外損失星艦!最新試飛8分鐘後失聯 但成功捕捉推進器 | 全球財經 | 全球 | 聯合新聞網 SpaceX Catches Super Heavy Starship 7 Rocket Booster https://www.threads.net/@bnonews/post/DE54RGEuMSa?xmt=AQGzDeqmtPs1Q9-vIyUzr14dRaDVLPf4zbxUgVnrCBuduQ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Episodi mancanti?

    Fai clic qui per aggiornare il feed.

  • 咦? 中央氣象署除了預報天氣以外,還要負責太空天氣? 也同時計算我國的曆法? 甚至還有望遠鏡看太陽? 今天邀請中央氣象署,天文氣象研究員來到現場,跟大家聊聊比較少見的氣象署業務。 氣象署天文氣象站: 臺北天文氣象站 | 交通部中央氣象署 氣象署太空作業辦公室: 中央氣象署太空天氣作業辦公室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1. 中國版SpaceX開賣太空旅行船票!! 今年10月24日,中國版SpaceX,深藍航天在淘寶直播間上拍賣兩張太空船票,可以體驗在太空中的無重力感,原開價一張票為150萬人民幣,約為台幣670萬,後來在直播間以一張100萬人民幣,折合台幣450萬元賣出,拍賣時間20分鐘就將兩張太空船票成功賣出,這次拍賣的船票預計在2027年啟航。 參考資料: 陸「太空船票」開賣秒殺 未來飛太空親民票價不是夢? | 兩岸 | 聯合報 中國版「太空旅行船票」100萬淘寶開售 需預付5萬 2個名額賣光 深蓝航天董事长回应太空旅行是否安全:我们提供的不是单程票,而是往返票 深藍火箭9/22的試驗影片 2. 神秘中國太空飛機躲在太空中一整年!!? 今年9月6日,一名資深天文攝影師,菲利克斯·舍夫班克(Felix Schöfbänker)拍下一張照片,照片是以天文望遠鏡搭配追蹤器拍攝的,因為飛機移動速度快,所以沒辦法拍攝出清楚的外觀,僅能拍攝出光點,並搭配其他分析方式進行推論。他推論此飛機應該是去年12月中國發射的太空飛機,並指稱此飛機尾部有”未知特徵”,應該是提供太空飛機充電使用的太陽能電池,因中國沒有釋放出這個飛機的相關消息,因此對外界來說還是一個未解之謎。 參考資料: 「神龍」現蹤歐洲 中超神祕太空飛機被拍到了 | 世界萬象 | 全球 | 聯合新聞網 China's mysterious space plane returns to Earth after 268 days in orbit | Space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與 SpaceX 太空人 Sarah Gillis 以及 NASA 太空人 Scott Kelly 面對面訪談 參考資料: Life in space from a CU Boulder alumna who has been there | College of Engineering & Applied Science | University of Colorado Boulder Life and space advice from astronaut Scott Kelly Scott Kelly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1. NASA發射衛星前往木星!! 在今年的10月14日,也就是星艦發射後的隔天,SpaceX馬上又使用獵鷹重型火箭 (Falcon Heavy)發射大客戶NASA的衛星,這個衛星即將前往木星,但他主要目的是想要研究木星的衛星,木衛二 Europa。這顆衛星之所以會吸引科學家們的眼光,主要是因為上面含有大量的水分,而有水的地方就有可能有生物的存在,因此這次主要的目的就是要看看這上面到底有沒有生物,並同時確認環境是否適合地球上的生物生存。 2. 極光大爆發!! 今年已經有好幾次極光大爆發的記錄了,第一次是在5月的時候,當時連緯度很低的地區都可以看到極光,而最近在10月時又有一次這樣的紀錄。極光的產生與太陽有著相當緊密的關係,原因是太陽會吹出強大的太陽風帶著高能量的粒子,導致地球磁場發生一連串的反應。 獵鷹重型火箭: Facts About SpaceX's Falcon Heavy Rocket | Space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就在今年10月13日,SpaceX進行第五次的星艦測試任務。星艦是目前地球上最強大的火箭,他是兩節火箭,第一節是超級重型推進器,主要是放燃料的地方,長度有71公尺,而第二節就是星艦本體,主要用來載物及載人,長度約50公尺,所以火箭總長來到了121公尺,大概是30層樓高。在上次的第四次測試的時候已經成功將星艦送上太空,只是回收過程中,星艦因為跟大氣層燃燒的關係,導致有部分外殼熔解,雖然在最後還是有成功將火箭轉直並且降落在海上,但還是留下了一點遺憾。這次第五次的測試,SpaceX捲土重來,除了要把星艦送上太空並且安全送回地球之外,這次還要將重達400噸的第一節火箭用筷子接住,筷子其實就是發射塔上面的機械手臂,在SpaceX的代號就叫做Chopsticks,也就是筷子。在發射後的6分50秒,超級重型推進器再次出現在發射塔上空,並且緩緩地停在發射塔上,並且機械手臂成功抓住火箭, 完成第一節的超級重型推進器回收。而第二節的星艦,在高度145公里的太空中航行一陣子之後,準備再入大氣層,這次成功安全挺過大氣層的高溫,也成功在接近海面高度不到1公里的地方成功轉向,安穩的插在海上,只可惜在倒下去之後可能因為燃料受到撞擊,星艦最終還是成為一顆火球,為這次的測試畫下一個完美的驚嘆號!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1. 地球出現第二顆月亮? 受到地球引力影響,今年2024年9月29日到11月25日間,將有1顆約公車大小的小行星繞行地球軌道,成為這段期間內第2顆繞行地球的天體,名稱定為2024PTS,由於體積大小的關係,也可以稱作「迷你月亮」。這顆小行星因為體積太小,在地球上很難被觀測到,必須使用天文望遠鏡並搭配長時間曝光才有機會捕捉到他的身影。 2. NASA發現新技術可以在太空中持續前進!? NASA在今年2024年4月發射一顆立方衛星ACS3來測試最新技術-光帆,光帆就像是太空中的帆船布一樣,透過太陽光將衛星或太空載具向前推進。此次任務雖然不是第一個證實光帆可以用的任務,但卻是目前最大的光帆,總面積大小約為80平方公尺,大概24坪的大小。並且他們使用的新式複合式材料,可以有效減少約75%的重量,使光帆有可能成為更有效的未來太空推進的選項之一。 參考資料: SpaceX crew-9任務抵達國際太空站地球的第二月亮 [2]NASA光帆計畫[2]--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1. 俄羅斯太空總署讓國際太空站翻滾一圈半!! 在2021年7月,俄羅斯的Nauka (納烏卡)模組在與國際太空站對接後,因推進器引擎突然啟動導致太空站偏離軌道。在國際太空站旋轉540度後,俄羅斯的Zvezda (ZVsDA)模組和Progress MS-17貨船的推進器成功穩定了太空站。Nauka模組最終耗盡燃料,推進器被遠程禁用。此次事件未對ISS造成損壞,但引發了對未來安全的關注。Nauka模組主要用於科學研究,並擴展俄羅斯軌道段的工作空間,提供水和氧氣等再生設備,並同時配備了歐洲機械臂 (ERA)。 2. 金字塔上方出現神秘太空泡泡? 中國利用新的雷達技術,超級遠距雷達 (Extremely long-range radar),進行觀測時,發現在古夫金字塔上空發現了不可見的電漿泡,這些泡泡可能會影響衛星運行。研究人員認為這些電漿泡源自2023年11月的磁暴,並強調需要更多投資來建立全球雷達網絡,以實時監測這些現象。 參考資料: 論文連結 https://agupub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29/2024GL109579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1. 小行星即將墜落地球!?!? 在9月4日早上,歐洲太空總署在X上公告,即將有小行星墜落地球,位置就在呂宋島上空,距離台灣不到500公里,墜落的小行星直徑約為1公尺左右,對地球不會造成危險,這次的墜落有機會可以看到天上有火流星劃過天際。此次事件是由卡特林那巡天系統所發現,這次是人類在小行星撞擊前可以觀測到的第九次事件。 2. Space X Polaris Dawn Mission 北極星黎明計畫 Space X即將利用Falcon 9發射Dragon飛船,將四名太空人送上太空。如果你覺得這只是又一次普通的載人任務,那就錯了。這次四位太空人將不會進入國際太空站,而是會繞行地球五天,以橢圓軌道在太空中進行任務,最遠高度達到1300公里,他們將進行一個非常有挑戰性的實驗,就是測試新款EVA太空衣是否可以足夠安全讓人類在未來移民月球或火星時可以安全地存活下來。另外,其中兩位太空人還會在高度700公里的地方,進行史上第一次由民間主導的太空漫步。 備註: 波音Starliner太空船已脫離國際太空站,進行無人返航,並安全返回地球。https://x.com/Cmdr_Hadfield/status/1832407699687907825Space X北極星黎明計畫已於9月10日發射,預計9月14日進行太空漫步。https://x.com/SpaceX/status/1833479178269630697--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波音在今年6月5日送了兩名太空人搭乘Starliner太空船進入國際太空站,原訂一周的任務,最後直到今天已經將近3個月的時間,太空人還是沒辦法返回地球,因為波音公司發現太空船有氦氣洩漏的問題,而28組反應控制系統(簡稱RCS)的其中5組也發生故障(現已解決),此問題將會影響太空人返回地球時控制太空船的能力。而就在這個月初,如果最後問題無法解決,NASA官員表示最後手段可能會需要 SpaceX 的 Dragon 2 飛船將兩位太空人安全帶回地球,但目前沒有確定。另外,太空站可停泊的位置有限,因此若要讓兩位太空人搭乘 Dragon 2 回地球,那就必須先以遙控的方式將Starliner移出太空站,再讓 Dragon 2 飛船對接太空站,而這也代表這兩位太空人需要繼續在太空站上待到明年二月。 資料來源: Starliner與Dragon開發過程 https://payloadspace.com/starliner-by-the-numbers-payload-research/誰在太空上? https://whoisinspace.com/--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1. Red bull stratos (平流層計畫) 2012年10月14日,奧地利籍的跳傘運動員Felix Baumgartner搭乘由氦氣球為動力的太空艙上升,直到38,969.4公尺的高空縱身躍下,成為世界首位、至今唯一,在沒有任何保護或推力裝置下,成功突破音速的極限跳傘家。 2.SpaceX 將客製超級動力版本Dragon,執行國際太空站脫軌任務 NASA在今年6月26日宣布SpaceX為國際太空站(ISS)的脫軌廠商,此合約高達8.43億美金,相當於台幣278億台幣,大概是13次Falcon 9的發射費用。國際太空站於1998至1999年間建造,由美國、加拿大、歐盟、日本與俄羅斯共同打造而成,而俄羅斯承諾繼續維護太空站至少至2028年,其他成員國則承諾維護到至少2030年,ISS在距地表約400公里處繞行地球。SpaceX打造的United States Deorbit Vehicle (USDV)將會分兩階段完成任務,第一階段是由站上的太空人協助對接USDV至太空站,並下降高度至約330公里後,第二階段太空人會離開站體,並由NASA遠端遙控使太空站再入大氣層,此任務預計在2031年1月完成。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