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gen
-
这个探测器是以18度的角度小角度擦进了金星大气层,降落伞在65公里的高度展开,探测器的保护罩也被扔掉了,下一步就要展开浮空气球了。先抛出一个小降落伞,用这个小降落伞把气球拉出来,在54公里的高空开始充气。然后充气装置和小降落伞就被扔掉了。等到了50公里的高度上,着陆器和气球也分离了。着陆器还有自己的工作要去做,气球展开以后,通过扔掉配重来调节升降,最后稳定在了50公里的高空,这里气温32摄氏度,压力大概是半个地球大气压。气球可以在空中飘荡几十个小时。
这也是人类的一个创举,人类第一次在另外一颗行星上上释放了航空器。当然啦,这也是金星特有的条件,在火星上气球是绝对飞不起来的。这两个气球,一个测出来风速的69米/秒,一个测出来是66米/秒,无论是哪个数字,都比地球上的17级大风还要大。高层大气的湍流也远比预计的要严重多了……
清除所有标记
清除选中的标记
错误类型
无错字 - 写作(在线版)
-
我们地球自转一圈只要一天,水星却需要59天,而且自转周期和公转周期相差不大,因此水星上的日出日落可不是自转一圈的时间,而是足足88个地球日。而且水星的轨道偏心率也很大,这种特性也就造成了非常极端的现象。比如你就站在卡路里盆地之中,太阳刚从盆地边上爬上来的时候,看上去不算大。尽管如此,也比地球上看大两倍多了。
然后呢,太阳就会逐渐的变大,运行逐渐变慢,中午时分,太阳就停留在了卡路里盆地的正上方,几乎停住不动了。运行速度极慢,这时候的太阳几乎有脸盆那么大,卡路里盆地的温度越来越高,甚至可以达到420度以上。岩石缝隙里甚至会冒出极少量含有钾和钠的气体。然后呢,太阳逐渐越来越斜,也越来越小,最后逐渐落山了,卡路里盆地突然陷入一片黑暗。
水星上没有大气层,也就不存在什么晚霞余晖,要黑就是突然变黑的。从日出到日落,足足88个地球日。水星的自转轴差不多垂直于自己的轨道面,因此水星几乎没有什么四季交替,阳光直射点几乎不会南北移动,总是停在赤道附近。卡路里盆地因为恰好总是在阳光直射点上,也因此变成了一个极端暴热的地方,大家知道为啥叫卡路里盆地了吧,卡路里不就是热量的意思嘛。
清除所有标记
清除选中的标记
错误类型
无错字 - 写作(在线版)
-
Fehlende Folgen?
-
好在苏联的质子号火箭还是给力的。60年代刚研制出来的时候经历了一大串失败,但是进入70年代以后,产品质量稳定了下来,基本没再掉链子。火星4号和5号是1973年7月21和25号发射的。到了下个月的8月5号和9号发射了火星6号和7号,这4次发射比较成功。
但是,苏联人高兴了没几天,火星6号就出bug了,火星6号无线电信号不正常。苏联人真是不抛弃不放弃,还是不断通过设立在克里米亚半岛叶夫帕托里亚的NIP-16地面无线电工程综合体给火星6号发出各种遥测指令,希望火星6号能有消息回复。但是,火星6号传输回来的微弱信号并不包含现在探测器的状态。只能表示现在还有一口气。未来的所有操作都无法得到正确的反馈了。
这还不算是最糟糕的,屋漏偏逢连夜雨,火星4号和火星7号也出毛病了。
问题还是出在电子原件上,所以,火星4号需要刹车的时候反推火箭没开机。结果就导致火星4号没办法减速,无法进入环绕轨道,只能飞掠而过。尽管如此,火星4号还是拍了若干张火星表面的照片,分辨率还不错,每像素相当于100米见方。而且还用紫外线传感器获取了火星大气的数据。
火星7号呢,本来是个登录器,本体不减速,会飞掠而过。但是着陆器是要减速的,结果呢,这个着陆器提前被释放了,位置不对,角度不对,速度也不对。结果导致这个着陆器也是飞掠而过,根本没落到火星上。这两个家伙最后都变成了绕着太阳飞行的人造行星。谁叫他们用了不合格的电子原件呢?
清除所有标记
清除选中的标记
错误类型
无错字 - 写作(在线版)
-
当距离擦过土星还有2小时的路程,照相机开机了。1979年9月2号凌晨0:36分,先驱者11号以每小时11.2万公里的速度疾驰而过,这个过程发生在土星背后,地球上是收不到信号的,所以穿过土星环的具体时间实际上来自于推测。到下半夜的3点中,戈德斯通测控站收到了先驱者回传的信号。现在可以宣布,先驱者11号穿过了土星环。现在正贴着土星环盘子的下表面往前飞呢。
从微流星体探测器接收到的数据,土星环其实根本不是由一大堆大冰块组成的。雷达数据不靠谱儿啊。误导了大家。土星环里1米大的冰块不能说没有,但是不是主流,平常根本撞不上。土星环的组成成份大部分还都是很小的冰晶颗粒。所以,先驱者11号擦着边穿过光环,基本没什么损失,穿过光环是安全的。
这时候,先驱者发送的照片也逐渐传回来了。从照片上看,土星环一点都不亮,而是发黑的。因为探测器这时候在土星环背面。背面照不到太阳,当然是黑的。B环可以说几乎是不透光的,可见密度相对来讲还是比较大的。
从发送回来的影像上,科学家们发现了一道极细的光环,只有大约几百公里宽。这道非常不明显的环在A环的外侧。大家谁也没想到这里还有一道独立的环呢。所以这道环被称为F环。F环和A环之间的缝隙被称为洛希缝。这个洛希就是那个提出洛希极限的洛希。用他的名字来命的确是非常合适的。因为土星环之所以出现,就是因为在这里形成不了大的天体,都被土星的引力扯碎了。明亮的A环之内是不可能有大型天体的,洛希缝差不多就是边界了……
清除所有标记
清除选中的标记
错误类型
无错字 - 写作(在线版)
-
到了1973年的4月份,先驱者11号发射了。这颗探测器基本上和先驱者10号是一样的。但是轨道有所不同。首先是上一次先驱者10号在靠近木星的时候遇到了强烈的辐射,弄得所有仪器设备都过载了。甚至和地球逝去了联系。弄得艾姆斯研究中心和承包商TRW公司的工程师们心惊肉跳的,当然先驱者10号比较幸运,最后这些仪器都恢复读数了,和地球的联系也恢复的。但是依然损坏了一个光电倍增管,这东西太敏感,容易烧。
现在看来,木星的辐射带在赤道附近非常强烈,当然,木星本身是一颗流体组成的球,没有固定表面,你也不知道厚厚的云层下面那些气体液体是怎么流动的。这些因素都得对周围的辐射带有影响。先驱者10号恰好是因为辐射带的波动,才躲过了一劫。那么先驱者11号是不是还要重蹈覆辙?有没有办法不去辐射强烈的赤道附近,咱去两极不行吗?木星的两极,从地球上几乎是看不见的,角度不对。科学家们总是对未知领域充满好奇心。这会咱们能不能见识见识?
清除所有标记
清除选中的标记
错误类型
无错字 - 写作(在线版)
-
1972年的3月3号,先驱者10号发射升空。这一次用的还是擎天神火箭+半人马座上面级。但是为了增加推力,在半人马座上面级上边又装了一个Star-37E固体火箭。用这个家伙完成先驱者10号的最后加速,就靠这东西临门一脚,足以把探测器送出太阳系。
火箭发射很成功,探测器被加速到14.4公里每秒远远超过了第二宇宙速度。11个小时之后,先驱者10号就已经路过了月球,由此可见这家伙飞得有多快。为了稳定自身的姿态,先驱者10号以每秒转一圈的速度快速旋转。等到三根拉杆伸出来了,转速也就降低到了一分钟4.8圈。这个过程符合角动量守恒。反正先驱者10号使用核电池,不需要太阳能电池,因此也就没有对准太阳的必要。只要轴线上的那口大锅能对准地球就行了,可以采用自旋稳定。
先驱者10号需要的总能量是100瓦左右。出发的时候,电池的功率是155瓦。根据计算,等飞到木星的时候,功率会衰减到140瓦,依然是富富有余的。30年后,大概会衰减到80%,但是用来把热能转化成电能的热电偶老化更快,估计只能提供60%的电力了,到那时候,仪器只能选择性的开启,无法同时开启了。不过呢,这已经远远超出了NASA当时的计划。NASA觉得能坚持两年就够用,当然时间长了更好。但是没想到坚持了那么久……
清除所有标记
清除选中的标记
错误类型
无错字 - 写作(在线版)
-
相比之下,水手9号入轨精确度很高。所以在熬过这场沙尘暴之后,应该有不少的科学发现。就这么干等了两个多月,到11月底,沙尘暴已经开始减弱,完全平息则要到1972年的1月份了。
从水手9号发送回到照片上,大家看到有4个火山口非常明显,这些火山口非常高大,以至于高度远在沙尘暴之上。其中3座稍小一点的一字排开,间距均匀,后来这几座山被称为塔尔西斯山群,所在的这片高地被称为塔尔西斯高原。
这三座山包连成一条直线,在这条线的垂直平分线上有一座特别高大显眼的火山,后来被称为奥林匹斯火山。这个火山长期以来都是整个太阳系最高大的山峰。等到沙尘暴完全消退,科学家们终于看到了火星的真面目。原来火星地形非常复杂,不仅仅有大量的火山口,还有古老的河床,壮丽的大峡谷和巨大的撞击坑。水手9号发现了20座高大的火山,基本上都比地球上的火山要大。
火星上有冰晶云,有沙尘暴,有雾,有雪,还有风。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星球,在整个太阳系,环境算仅次于地球的存在了。于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又一次被问出来了,火星上有生命吗?我们的水手9号拍摄了7329张照片,覆盖了火星表面80%的面积,可以算是提供了第一手的资料。苏联的火星3号只拍了60张照片,数量上就完全没办法比了。苏联在火星探测上屡屡吃瘪,所以,有关火星的大部分知识,都是美国人提供的……
清除所有标记
清除选中的标记
错误类型
无错字 - 写作(在线版)
-
月球上太阳出来了,那么月球车就可以开始到处溜达,月球上的黑夜,月球车就必须趴窝休息了。只要是月球车在行走,地面上就必须随时有两个人来操控这个月球车。一个负责开车,一个负责对着天线。正因为地球和月亮之间的距离太远,无线电通信有延迟,所以他们不可能像打游戏那样那么爽。他们每走一步都是小心翼翼的,必须谋划很久。天线稍微一歪就丢信号。这可不得慎重嘛。这事儿实际上是个体力活。一点都不轻松。
月球上一个白天,相当于地球上半个月。为了不浪费宝贵的阳光,地面操控人员必须三班倒的监控月球车的行动。本来拉沃契金设计局预计这家伙能在月球上工作3个月,实际上工作了10个多月。算是远远超额完成任务了。月球车1号走的最远的一天是走了2公里。而且还经历了一次日食,地球恰好挡住了太阳,月球表面的温度从130度在三个小时之内就降到了-100度。好在月球车1号自己带了放射性热源,所以这家伙不会被冻死……
清除所有标记
清除选中的标记
错误类型
无错字 - 写作(在线版)
-
水手7号比水手6号晚一点到达火星。水手6号等于起到了打前站的作用。大家在画面上看到火星的南极极冠特别亮,因此临时改变了计划,让水手7号从火星的南极上空飞过去,就是为了好好拍摄一下火星的极地冰层。
火星的南北极也有极冠,北极的极冠在夏天会消失,南极的也会缩小,但是并不会消失。你可能会觉得,火星的极冠就像地球上的南极大陆那样,到处都是洁白一片。科学家们最开始看到的火星南极照片也是这样。但是对数据进行处理以后压低亮度,加大对比度,大家发现,火星南极的冰层并不是纯白的。里面也有层层叠叠的复杂结构。而且也有深浅高低。当时科学家们判定,极冠很薄,干冰积雪只有几公分厚。下边可能会有很厚的水冰,但是照片上看不出来。还得分析红外线数据才能知道。因为干冰和水冰的反射光谱还是不一样的。
有关火星上的冰层,我们先要建立一个观念,那就是火星上的气温比地球上低多了。夜里地面气温大致是在零下73度~125度之间。零下100度那是家常便饭。赤道附近气温最高的时候,也就是零上20度,绝大多数地区达不到这个气温。长年以来,火星的环境就是如此。所以,在南北极地区,即便是有水冰,这些冰也从来就没融化过。根据后来大量探测器发回的数据,这些水冰往往含有不少的尘埃,所以颜色也不像地球上冰山,白得耀眼,白得晶莹剔透。而是脏兮兮的,一点也不好看。当然,深层的冰就没什么尘埃,越靠近地表,冰就越脏……
清除所有标记
清除选中的标记
错误类型
无错字 - 写作(在线版)
-
宇宙神半人马座火箭表现良好。顺利的把探测器送进了登月轨道。探测器和火箭分离以后也很顺利。第一步对准太阳,第二步找到老人星,就可以保证自己的姿态是稳定的。半途中还修正了一次轨道,优化了登月的条件。
就在完成了中途轨道修正之后,对面的工程师发现探测器不对劲,因为氦气储罐的压力在不断降低。这说明氦气在不断的泄漏。这些氦气是用来干什么的呢?是用来把燃料压进火箭发动机燃烧室用的。假如氦气全都漏光了,那么火箭发动机就无法工作了。
如果这些氦气被泄露到了太空里,也就是说喷出去了那么探测器的姿态肯定会发生改变,他们目前没有发现这种情况,这说明什么呢?说明这些氦气并没有漏到探测器之外,而是漏进了燃料箱,也就是说燃料箱里面的压力变得越来越高。但是燃料箱有个自动放气的阀门,如果压力高到一定程度就会放气,这就会导致氦气真的泄漏到太空里。
那现在怎么办呢?工程师们确定导致泄露的原因是因为调节阀故障。要想让这些调节阀正常工作,就必须开启游机烧一会儿。这一下就把后面所有的流程全部打断了。因为这些姿态调整发动机一开机,轨道也不对了,探测器姿态也不对了,反正什么都乱了。那也没办法啊,现在只能死马当活马医了。那也没办法,先开10秒钟再说,发现不灵,氦气依然还在往燃料罐里漏。再开23秒,发现还是不行……
清除所有标记
清除选中的标记
错误类型
无错字 - 写作(在线版)
-
金星4号在距离金星表面4.5万公里的地方释放了着陆器。着陆器以每秒10.7公里的速度闯进了金星大气层。我们要知道,探测内太阳系的金星或者是水星,遇到的最大麻烦就是刹车困难。因为这个过程相当于探测器从高轨道掉到了低轨道。势能肯定是要转化成动能的。以当时的水平,如果靠火箭反推,根本就不够用。所以金星4号就不能像月球探测器那样先刹车进入环绕轨道,然后再做一步行动。只能一头撞进去再说。
所以,金星4号探测器释放的着陆器几乎是垂直砸向金星表面,金星的大气又非常浓密,所以球形表面的烧蚀材料马上就开始燃烧蒸发降温。着陆器外部的最高温度曾经一度达到了1.1万度。如果不靠烧蚀材料降温,连几分钟也坚持不了。金星4号探测器的本体完全没有防高温的设计,很快就在金星大气层里烧光了。只剩下着陆器继续往前冲。
着陆器经历的冲击过载也很大,张开降落伞的一瞬间过载达到了夸张的350G。降落伞展开以后,速度就骤降到了300米/秒,这个速度和初始速度10.7公里/秒是天差地别。这个过载是什么概念?你从10米高的跳台跳进水里,这个冲击过载大约是5G。飞行员弹射跳伞,过载大概是15~16G。
着陆器一开始开启的那个小降落伞只能做初步减速,300米/秒的速度也已经接近地球表面的音速了。探测器上的大气压力传感器一直在探测金星大气的环境。当压力达到0.6倍大气压的时候,小降落伞拽出主降落伞,开始进一步减速。
然后呢,着陆器开始和地球进行通讯,开始传回金星大气的数据。地面的科学家们看大数据的时候非常的出乎意料,因为他们发现,金星大气的氮气非常少。二氧化碳才是主要成分,这一点和地球大气很不一样。此前科学家们知道金星上肯定没有氧气,二氧化碳的含量非常高,但是没想到氮气如此之少,和惰性气体加在一起也只占了2.5%,90%是二氧化碳,剩下的份额主要是水蒸气……
清除所有标记
清除选中的标记
错误类型
无错字 - 写作(在线版)
-
转过年来到1967年,美国人发射月球轨道器3号。紧接着发射了勘测者3号着陆在月球上的风暴洋,这个探测器跟前几个稍微有点区别,那就是这东西带了一个挖土的铲子。铲子头有点像挖掘机,但是后边驱动的是一个平行四边形结构。大家见没见过那种孩子的玩具,一扣扳机,就伸出一个拳头往前打。伸缩是由一大堆平行四边形结构驱动的。
勘测者3号上带的那个铲子就靠这个东西伸出去。在摄像头的监视之下,用这个铲子在地上挖了4道槽,每一道槽的深度都有180mm,月壤很输松,挖开并不费费劲。电视摄像头时时刻刻盯着呢,看看月球表层土壤下边是什么样子。这些影像最终传回了地球。当然啦,仅仅挖沟是不够的。美国人从地面遥控这个月球表面取样器共执行了7次载重测试、啥叫载重测试、就是挖两勺土掂量掂量。还有4次挖沟测试和13次的撞击测试。挖沟大家好理解,撞击测试怎么搞呢?那还不好办啊,抡起铲子拍一拍不就是撞击测试嘛。
前后一共10次操作,花了18小时22分钟。在38万公里之外进行遥控操作。那是比在蓝翔开挖掘机麻烦多了,信号延迟你就受不了。
由此看来,美苏两家风格的的确确是不一样。一个玩儿子弹,一个玩儿挖掘机。
按照美国人的想法,他们希望勘测者3号能挺过寒冷的月球之夜,结果他们傻等了14天,勘测者3号再也没醒过来。这个任务也就结束了。后来,阿波罗12号的降落地点就在风暴洋里的知海,走两步就能来到勘测者3号的跟前。宇航员还特地从勘测者3号上边取走了几个机械零件,就是为了研究一下金属长期暴露在月球环境之下引起的变化……
清除所有标记
清除选中的标记
错误类型
无错字 - 写作(在线版)
-
月球轨道器是个很短的椎体,高度只有1.65米,底座宽度1.5米,底座上可以展开4片太阳能电池板。斜侧面深出两根长杆子,一头是通信用的大锅,另一端是全向天线。发动机就在锥体的顶端,这种探测器用得上马夸特公司的440牛顿发动机。这个发动机和后来阿波罗飞船上用的姿态调整发动机是一样的。周围有4个小喷嘴,用来精确调整姿态。
月球轨道器1号是1966年8月10号发射的。发射很顺利,进入到地月转移轨道的时候出了点小问题,天文导航仪器找不到老人星,无法定位。老人星是全天第二亮的恒星,仅次于天狼星,是非常好的定位目标。北半球高纬度地区是看不见老人星的,我国也只有在低纬度地区再能看见,这个老人星就是传说中的南极仙翁。
月球轨道器1号上的可能是因为过热导致寻星器失灵。地面发出指令,让探测器稍微转了一下身,避开阳光直射,这个问题就解决了。探测器飞行了92个小时之后,开始开发动机减速,这样一来探测器就被月球的引力捕获,顺利进入到了环月轨道。近月点186公里,远月点1867公里。这个轨道是个长椭圆轨道,偏心率很大。
我们大致要知道一个规律,一颗天体如果是高速路过,然后被一颗大天体捕获,成为一颗卫星,轨道一般来讲,都会是这种偏心很严重的长椭圆。从这一点,我们就很容易判断哪一颗卫星上被捕获的。长椭圆轨道要想变成圆轨道,必定是需要外部帮助的,要么是大气阻力,要么就是潮汐引力。要么就是其他天体的干扰。对于月球轨道器1号来讲,可以开发动机来调整轨道。经过几次调整,到了8月21号,探测器的近地点高度就降到了40公里,几乎就是贴着月球表面飞过去。只有这样才能拍摄到清晰度最高的月面图……
清除所有标记
清除选中的标记
错误类型
无错字 - 写作(在线版)
-
探测器发射以后,先掉了一个头,反推发动机的尾喷口朝前。距离月球8300公里的距离上,探测器开始调整姿态,尽量让自己垂直于月球表面,在距离月球表面75公里的距离上,月球9号抛弃了用不着的设备,反推发动机开始开火减速。
这个过程全靠天文定位来纠正探测器的姿态。正因为采取了垂直撞上月球的着陆策略,降落的位置只能局限在月球赤道附近了。如果降落在高纬度地区,探测器飞行的方向很难做到和当地月球表面垂直。另外,为了通讯便利,着陆点也必须在月球的正面,于是就选择落在赤道附近的风暴洋地区。
反推发动机在距离月球表面250米的高度上关机。主反推发动机关机,那几个姿态调整发动机继续开机,当5米长的两根探针撞到月球表面的一刻。充气的探测器圆球被弹射了出去,同时,所有发动机全都关机了。
这个充气的球囊在月亮上蹦跶了好久,最后才停下来不动了。4分钟以后,探测器保护壳打开,连球囊带外壳,一起被抛弃。里面还是一个闪闪发光的金属球。半个金属球打开,变成三片花瓣。这个打开的过程,自然而然就把整个探测器的姿势正过来了。球中心伸出一个摄像机,顶上有个反光镜。可以旋转,其实就跟现在新能源车上的那个激光扫描长得差不多。因此这个摄影机可以拍摄周围360度的照片。
这个球伸出4根天线,开始根地面保持联系。这时候,月球9号探测器已经可以拍照了。但是,当时月球上的光照不太好。当时恰好碰上月球上的黎明,太阳刚从地平线上爬上来。现在拍摄太暗了,要等一会儿,太阳爬升到地平线以上7度,才能开始拍照……
清除所有标记
清除选中的标记
错误类型
无错字 - 写作(在线版)
-
就在水手4号飞掠火星而过,传回照片的4天之后,也就是1965年的7月18号。苏联也发射了一颗火星探测器,这个探测器后来被命名为“探测器3号”。这颗探测器在发射33个小时以后就飞掠了月球。这颗探测器对着月球的背面拍摄了25张可见光照片和3张紫外线照片,每张照片1100线,分辨率还算是不错啦。而且覆盖范围也很大,除了月球的南北极不太好拍,其他90%以上的月球背面都被拍下来了。
从探测器3号获得的照片判断,月球的正反两面很不一致。正面的月海很多,比较平坦,背后却坑坑洼洼的,难得有一小片平地。而且即便是大型陨石坑底部,也看不到多少岩浆平原。
探测器3号是第一颗采用天文定位的航天器。它采用了恒星定位,通过观察特定的几颗恒星来确定自己的位置。你可能奇怪,飞到月亮还需要使用恒星定位吗?你别说,这还真的需要。因为这颗探测器在飞越了月亮之后,继续往深空飞行,最后一直穿越了火星轨道,但是并没有遇上火星。在这一路之上,探测器在不断的传输拍摄的月球照片,就是为了验证超远距离的数据传输。这颗探测器前后工作了228天后彻底没了信号,算是完成了既定任务。
后来美国人分析,这颗探测器原本是个深空探测器,是专门探测火星的,但是不知道什么原因,改成探测月球了,是为苏联在月球软着陆做准备,还是因为错过了窗口期而不得不切换了探测目标,这就不得而知了……
清除所有标记
清除选中的标记
错误类型
无错字 - 写作(在线版)
-
既然计划定下来了,那么就要马上开始动手了。争取在1964年的11月初发射水手3号探测器。水手3号和4号几乎一模一样。水手2号用了徘徊者的平台。但是水手3号和4号就属于另起炉灶了,太阳能电池板增加到了4块,而且还明显大了不少。主体是个8边型的盒子。顶上立着一根桅杆,桅杆上又低频通信天线和磁强计。探测器本身是存在磁场的,为了避免本身磁场的干扰,磁强计装在桅杆中段。桅杆前面是一个抛物面天线,盒子屁股底下是摄像机,盒子侧面是太阳能电池板。
这一次发射用的火箭是宇宙神-阿金纳D,不是以前用的阿金纳B,性能比过去强。但是水手3号探测器的燃料依然不够,无法完成进入环绕火星的轨道,只能飞掠而过。既然是飞掠而过,最重要的是抓紧拍照,能拍几张是几张。
拍摄的照片还要传回来,火星的距离比金星还要远,所以这一次对超长星际通信也是一次考验。水手3号上还搭载了探测太阳风和粒子的探测器,就是为了探测一下火星周围有没有范艾伦辐射带。盖革计数器也必备的仪器,同时探测器上还带着宇宙射线的探测器。
宇宙射线在星际之间到处溜达,你也不知道这些带电粒子游荡了多长时间了,总之是很长啦,因此宇宙射线里面的带电粒子都是非常稳定的粒子,要么就是质子,要么就是某种原子核,或者是高能电子。这个仪器主要就是探测质子和原子核。
探测器的内部还带了一个磁带机,用来记录数据。因为距离太远,数据传输太慢了,所以,路过火星拍摄的那些照片,只能先存下来,然后慢慢的的传回来。因为这个探测器是飞掠而过,最后还是会变成绕着太阳公转的人造行星。这家伙还要在轨道上继续工作好长时间呢……
清除所有标记
清除选中的标记
错误类型
无错字 - 写作(在线版)
-
1964年7月份的这次发射,工程师们还是提心吊胆的。尽管宇宙神火箭的助推器依然还是排放了一部分燃料,形成了一小片云雾。但是这一次摄像头系统没有提前开机。算是经受住了考验。
发射过程非常的顺利,7月29号,在地面的引导之下,探测器实现了轨道微调,这一次撞击的目标是风暴洋。这一次,摄像头设定的开机时间相对比较早。太平洋夏令时上午6点09分,第一张图像到达地球,马上就被传回了位于加州帕萨迪诺的喷气推进实验室。此后,一张张图片陆续传回来,摄像头忠实的记录下了探测器撞击前的画面。6:25,探测器装上了月球,一切信号都停止了。JPL的工程师们高兴坏了,整个实验室里几乎都开始了狂欢。真的太不容易了,喷气推进实验室终于打了一个翻身仗。你就听吧,当时JPL实验室里到处都传出开香槟的声音,这帮人实在是憋屈太久了,今天终于可以释放一下。
因为航天活动不可控的因素太多了,因此也形成了不少禁忌和习惯。这次徘徊者7号任务,恰好有人在控制室吃花生,前几次没人吃花生就失败了,这次有人吃花生,就成功了,看来花生能带来好运啊,从此以后NASA的控制室里总会搞一个盛大的开大桶花生的仪式,这个传统就是从徘徊者7号开始的。
清除所有标记
清除选中的标记
错误类型
无错字 - 写作(在线版)
-
NASA的徘徊者计划在探月旅程中屡遭挫折,从徘徊者3号的轨道偏差到4号的主机板死机,再到水手1号的发射失利,每一次挫折都凸显了太空探索的复杂性。然而,每一次失败都为人类对月球的认知积累了宝贵经验。一起来回顾徘徊者计划的艰难起步,以及它在太空竞赛中的重要地位吧
-
美国人算计的是挺好的呀,但是真的发射以后,完全不是按照事先的剧本来的。首先是发射被推迟了4天,宇宙神火箭助推器出故障了,需要修理。发射以后也不顺利,阿金纳B上面级进入围绕地球运转的临时泊车轨道,因为控制系统错误,这个泊车轨道比预计的要高。
阿金纳B第二次启动,这次倒是成功了,但是火箭太着急了,速度快了点,按照这个速度,探测器会提前14小时到达月球的轨道线。是啊,探测器到了,月球还没来,你着啥急呢?按照这个状态,探测器会从32000公里之外掠过月球。
徘徊者3号的轨道修正引擎太小,这么大的误差根本无法修正。看来着陆月球的任务已经无法完成了。那么,退而求其次,能不能尽量近距离掠过,多拍几张照片呢?事不宜迟,NASA的控制人员开始输入修正轨道的指令。结果呢,指令错误,越修越远了,飞掠的点距离月球会达到36785公里。还不如不修正呢。
远点就远点吧,在距离月球5万公里,地面控制人员调整探测器姿态,对准月球,开始准备拍照。这一转身不要紧啊,天线歪了,没对准地球,徘徊者3号倒是开始拍照了,但是电波对歪了,地面除了一堆噪音,啥也没收到,你瞧这事儿闹的。
天线歪了,这也就意味着地面的指令,探测器也收不到了,只能听天由命。这个探测器进入了环绕太阳运行的轨道,周期406天。这个探测器传输回来的唯一有用的数据是30小时的伽马辐射仪的背景数据。
清除所有标记
清除选中的标记
错误类型
无错字 - 写作(在线版)
- Mehr anzeig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