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gen

  • 跨國婚姻與文化衝突

    🇫🇷誰能想到一段台法婚姻,會將60多歲的台灣阿嬤陳媽媽帶往巴黎久居?陳媽媽如何面對其中的文化差異與挑戰,快到《#城市豆沙包》,聽聽台灣阿嬤陳媽媽分享她作為台灣長者,女兒嫁給法國人後,自己搬到巴黎生活的真實經歷!

    🙅‍♀️陳媽媽提到,當她女兒決定嫁給法國人時,作為家長的她和先生曾經堅決反對。她坦承:「我們當初不只是反對,連婚禮都沒去參加。」這段話道出了跨國婚姻中常見的困難,尤其是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家庭,往往在價值觀和生活方式上會有巨大的差異。對於台灣家庭來說,文化的差異不僅體現在生活習慣,還包括了對於婚姻、家庭責任以及養育孩子的不同理解。

    👵陳媽媽深知文化差異對婚姻的挑戰。「法國人非常強調個人主義,而我們台灣人更注重家庭,這兩種觀念衝突很大,常常導致摩擦。」她提到,法國家庭中很少有「為家人無私奉獻」的觀念,這點讓她一開始無法適應,也難以理解。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文化差異在生活細節中逐漸顯現,甚至影響到了陳媽媽對女兒婚姻的看法。

    🍼隨著孫子的出生,陳媽媽逐漸改變態度接受了這段婚姻,並感受到女婿的好,相信這是一個幸福的選擇,決定來巴黎幫忙帶孫子。她說:「只要孫子過得好,我也就放心了。」這段從反對到支持的旅程,充滿了對家庭的愛與理解。跨國婚姻雖充滿挑戰,但若雙方願意努力,便能找到共同點,建立一個穩定的家庭基礎。

    台灣長者融入法國家庭的挑戰

    👨‍🍼台灣阿嬤陳媽媽在《#城市豆沙包》分享她作為台灣長者,如何在異國法國生活與適應的過程。對於許多台灣長者來說,搬到異國照顧孫子,是一段充滿挑戰的旅程。語言不通、文化差異,甚至日常生活中的飲食都成為適應的障礙。

    😮‍💨陳媽媽坦言,初到法國的日子並不容易。她過去從未想過自己會來到法國生活,然而為了幫助女兒照顧孫子,她毅然決然踏上這段旅程。剛開始,她只能透過簡單的英語與女婿溝通,對於法國的生活方式感到不適應。「法國人很獨立,連吃飯都要分得清清楚楚,這在我們台灣人眼中是很難理解的。」陳媽媽笑著說。

    👨‍👩‍👦➕👵從最初的文化衝擊到現在能夠享受與家人在一起的時光,陳媽媽經歷了許多心理上的調適。她分享說,最大的挑戰是學會接受不同的文化,例如法國人強調個人主義、獨立自主,而台灣則更看重家庭集體的利益。「這在台灣是很少見的,因為我們總是希望家人之間互相照顧。」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陳媽媽逐漸發現了法國家庭中的一些優點,特別是他們在教育孩子上的觀念。

    🍚舉例來說,她自己一個人到超市買一袋10公斤的米,不依賴女婿自己扛回家,她說:「只有獨立了,才能真正幫助家庭。」這些經歷不僅讓她成為家中的支柱,也贏得了法國女婿的尊重。在這過程中,陳媽媽發現,她也成為了台灣在法國家庭中的「文化橋樑」,一邊維護著傳統家庭價值,一邊融入新的生活方式。

    台灣長者在法國巴黎找到新的生活

    🇹🇼陳媽媽的人生在60歲時因孫子的出生而有了重大轉變。原本,她從未想過自己會來到法國生活,更別提在這裡找到一份新生活的節奏。《#城市豆沙包》邀請台灣阿嬤陳媽媽,分享她60歲才來巴黎深耕體驗的流動饗宴。

    🍽️「剛來的時候,我一個朋友也沒有。後來碰到疫情,整個世界都封閉起來,那段時間真的很辛苦。」陳媽媽回憶道。如今,經過五年的時間,她慢慢融入了這座城市,不僅認識了更多在巴黎生活的台灣人,還成為了眾多台灣孩子的「後盾」。她笑說:「我們家已經變成台灣留學生的聚會地,每次大家聚會,我都會準備鹹酥雞和台灣料理。」

    👣不只人際社群,陳媽媽也實際用自己的腳,一步一步體驗巴黎。從聖母院旁的彩繪玻璃到新橋的歌劇,陳媽媽在巴黎找到了生活的新樂趣。她說:「巴黎是一席流動的盛宴,60歲來探索也不晚。」這座城市的音樂與藝術,讓陳媽媽深深著迷。每個夜晚,她漫步在巴黎的街頭,感受這座城市的浪漫與美好。

    🥰對於陳媽媽來說,巴黎不再是一個陌生的城市,而是一個有了「家」的地方。雖然生活挑戰重重,但她在法國找到了自己的生活方式,也為家人提供了無限的支持。

    #法國新生活 #異國生活 #家庭支持 #文化適應 #AIART #cityexplore #台灣長者 #跨國家庭 #法國生活 #台法文化 #家庭融合 #跨國婚姻 #文化衝突 #法台家庭 #台灣阿嬤 #人生百味

  • 充滿對比與多樣性的埃及首都《開羅》

    埃及,不僅僅是金字塔和沙漠的代名詞,還是充滿現代生活和豐富文化的地方。《#城市豆沙包》邀請住在開羅的Pony @cairohoney,分享了他在埃及12年的生活點滴。

    🏙️Pony 提到,開羅是一個非常多元化的大都市,有著兩千多萬的人口,幾乎比台灣人口還要多。在開羅,你會看到不同背景和文化的人們,在路邊的咖啡廳喝茶、抽水煙,這種街頭文化與巴黎的咖啡文化有些相似,但卻又帶有埃及獨特的風味。

    👀Pony回憶起他在一個名叫坦塔的小城學習阿拉伯語的經歷,那裡的生活簡樸而保守,與開羅的繁華形成了強烈對比。在Pony的故事中,有一個特別有趣的現象:傳統的埃及社會對女性的保護措施。比如說,在某些地區的咖啡廳,女性是禁止進入的,這在保護女性的名義下,實際上也限制了她們的自由。然而,這些措施背後的出發點往往是出於善意,目的是避免女性在男性聚集的場所受到騷擾。這種「雞婆」的保護措施讓我們看到了埃及文化中對女性的一種特殊關注,也讓我們思考:這到底是善意的保護,還是限制呢?

    古埃及文明對當代的影響

    🌟談到埃及,立刻會想到金字塔、法老、象形文字,這些古埃及留下來的寶貴遺產,跟現代埃及人的關聯影響是什麼呢?快來《#城市豆沙包》聽Pony @cairohoney 分享!

    🏛️現代埃及仍然保留了許多古文明的影響,從建築到藝術,古埃及的影響無處不在,這些歷史遺產是遊客眼中的奇觀,但對於生活在大都市開羅的現代人來說,除了旅遊觀光相關業者之外,多數人跟古埃及反而「有關聯但又脫節」。

    🍪例如埃及有一個節日叫「聞風節」,是古埃及流傳至今的節日,現代埃及人還是會過這個節日、並且吃一種奶油圓酥餅的傳統點心(Pony稱它為節慶餅),這是古埃及人的食譜流傳下來的,只是一般人不太會去想到這個傳統脈絡。

    茉莉花革命後的埃及政治與經濟變遷

    ✈️開羅,對許多台灣人來說可能只是一個旅遊夢想地點,然而這座城市的面貌遠比我們想像中更複雜。《#城市豆沙包》邀請到住在開羅十幾年Pony來跟我們聊聊他的埃及生活。

    🗣️隨著 #茉莉花革命 的風潮席捲北非,埃及在2011年經歷了巨大的政治動盪。茉莉花革命雖然帶來了短暫的希望,期望能夠實現民主與自由,然而,政治上的動盪卻對埃及的經濟造成了深遠的影響。旅遊業,曾經是埃及的重要經濟支柱,在革命後的動盪時期急劇下降,對當地居民的生活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在茉莉花革命後的一年,當時埃及經濟狀況很差,而Pony出於單純幫忙與分享的心情,開始了臉書粉絲專頁《#荷魯斯之眼》,在上面分享他的埃及生活、背包客旅遊資訊、可靠的人員與行程等等,一開始埃及人也很難想像網路能夠帶來什麼旅客,然而持續累積與運作,慢慢演變出現在的商業模式,為台灣埃及建立起旅遊橋樑。

    💪以Pony的故事來看,她在埃及的生活並非一帆風順,特別是在當地文化與社會限制的衝擊下,面臨了許多挑戰。然而,她卻以積極的態度面對困境,並找到了在這個充滿變數的國家生活的方式。她的故事展現了埃及人和在埃及生活的外國人如何在困境中找到自己的定位。🤩臉書或IG搜尋「荷魯斯之眼」就能找到Pony啦

    #埃及 #經濟變遷 #AIART #cityexplore #開羅 #都市生活 #多元社會 #現代與傳統#古埃及文明 #金字塔 #文化遺產 #歷史與現代

  • Fehlende Folgen?

    Hier klicken, um den Feed zu aktualisieren.

  • 🍽 《巴黎百味人生3》:從台灣到法國的廚藝之旅

    從台灣醬燒魚到法國藍帶廚藝學院!🐟

    家豪從小就在台灣廚房裡摸索料理,從媽媽的醬燒魚開始,逐漸磨練出料理技藝。從國中開始夢想踏入法餐領域,國中的他不是邀請同學來家裡打電動、而是問同學要不要來家裡吃飯!帶著熱情,他赴法國學習法文,然後進入藍帶廚藝學院深造,一路成為法國米其林星級餐廳的主廚。從自家廚房到國際廚藝舞台,他的烹飪旅程充滿戲劇性與魅力。👨‍🍳🇹🇼➡️🇫🇷

    🎭 跨越文化,探索料理之美!🌍🍽

    從台灣到法國,家豪體驗了料理文化的截然不同。在台灣,料理強調速度和火候甚至是CP值,而在法國,則講究食材原味和烹調技巧。有個明顯的例子,台灣連鎖餐飲講求顧客至上,似乎很怕看到客人在問卷調查上寫了對於口味不滿意,對比來說,法國主廚的立場則不一定要迎合滿足每一位客人,如果是客人不喜歡口味而非料理有問題,那法國主廚則會委婉表達「我們不合適,我不會為了你的不喜歡而改變我自己」

    這種文化差異影響著餐廳的經營方式和飲食習慣,讓家豪在料理的世界中探索出不同的風味與魅力。🌟🍲

    🎭 法式餐飲,各國廚師趨之若鶩的夢想地!🥐🗼

    你有想過為什麼這麼多人都著迷於法式烹飪嗎?或許,正如資深主廚家豪所說,法式料理是一種能夠在各國展現不同生命力的美食。很多人來到法國學習法式料理,學成後再加上自己國家的特色,這樣的組合使得法式料理在世界各地展現出多樣性和活力!家豪的故事就是最好的例證。

    想要在廚藝世界中展現自己的才華,有時需要放下過去的經驗,重新學習,重新認識食材和烹飪技巧。就像家豪說的:「我把我自己的腦子歸零,從頭開始學習這個東西。」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領略法式料理的精髓!

    法式料理的世界充滿無限可能,如果你也是一個料理夢想家,期許你有一天能像家豪一樣,成為廚藝界的明日之星!當然,如果你像Carlton和Ocean一樣只是個普通吃貨,那一定也要找個機會到巴黎品嚐一次法式料理啦 🇫🇷🍴

    #巴黎餐飲 #料理探險 #增廣見聞 #料理之路 #台灣到法國 #廚藝之旅 #跨越文化 #料理風情 #美食差異

  • 💼 無法成為奧運代表選手,但還是可以「站上」奧運舞台?!快跟著《#城市豆沙包》一起聽聽Livia和Karen參與 #奧運 籌辦工作的故事!

    ✨Livia是從專案管理的白領工作進入這個領域,原本在中國工作的她,在日本念語言學校時機緣巧合進入 #東京奧運 組織擔任工作人員,接著做中國冬奧,上癮後更轉戰 #巴黎奧運,簡直是職涯大轉彎!

    🥋Karen自小練跆拳道,一直在體育相關科系學習,並因緣際會參與了國際奧會、日本政府的奧運管理學程實習工作,實習結束後又幸運的被東京奧運錄取做跆拳道相關的規畫。她的經歷充滿了熱情與堅持,從運動員到賽事籌辦者,不論幕前幕後,都是對體育的熱愛。

    🏅來聽podcast,一起幫奧運中華隊加油💪

    在熱血運動精神和巴黎粉紅泡泡的背後,到底舉辦 #奧運 有什麼難以想像的複雜?快來《#城市豆沙包》聽聽Karen和Livia的第一手消息!

    🚧2024巴黎奧運的西洋擊劍和跆拳道要在巴黎大皇宮舉辦,但大皇宮當年建造時並不是作為運動賽事場館,需要重新規劃動線與隔間、怎麼達到可比賽的溫度,甚至要掛成績表都不能沿用平常的做法。還有一個隱藏魔王關卡:大皇宮是歷史古蹟,不可能隨便敲釘拉電,可以想像這次舉辦巴黎奧運真的非常不容易。

    🧱當然凡爾賽宮也是不遑多讓的大魔王。要舉辦馬術的凡爾賽宮裡面,很多物品都是有名字的,包含樹木🌲,只要移動任何一個東西,奧運結束後,全部的東西都要再移回來,所以奧運舉辦單位必須要做好功課,怎麼移的就怎麼把它放回來。

    🏢每屆奧運還有一個類似的概念是重整某塊區域,像是東京奧運的辦公室就是重整垃圾掩埋場,巴黎奧運則是選在被許多難民或遊民佔據的九十三省。這個街區過往治安不佳,但因應巴黎奧運陸續整地蓋場館,街景樣貌明顯陸續改變,甚至房價漲了三四成成為新興「潮」區,然而原本的遊民或是原本無法負擔高房價的人,卻在這個過程也只能再次逐水草而居。

    🚇交通方面則有一點讓市民最有感,巴黎地鐵終於可以使用apple wallet的交通卡啦!Navigo(類似巴黎的悠遊卡或一卡通),終於支援apple wallet,大家在進出地鐵的時候,不用再拿出一張卡,直接手機就能順暢通行。

    #巴黎奧運 #巴黎大皇宮 #凡爾賽 #古蹟 #aiart #城市探索 #cityexplore #城市交通 #奧運夢想 #專案管理

  • Karen和Livia以舉辦 #奧運 的從業人員的第一線視角跟《#城市豆沙包》的聽眾分享,到底每次奧運有什麼不同!

    🇯🇵 日本東京奧運強調科技,例如吉祥物就是機器人、logo是用數學幾何組成的圖樣、甚至在認證卡片還引入了臉部辨識技術。東京奧運當然也秉持日本既有的禮貌,歡迎大家來看奧運,也藉此振奮日本人自311海嘯的信心。

    🇫🇷 法國巴黎奧運聚焦在文化歷史與美感藝術。上次巴黎舉辦奧運是1924年,前後相距整整100年,法國想呈現歷史文化傳承的意義可想而知。例如吉祥物是紅紅的三角形,概念來自法國大革命瑪麗安娜女神的帽子,上次巴黎奧運前開閉幕場館則在2024巴黎奧運作為曲棍球場館;這次西洋擊劍和跆拳道場館則是過去萬國博覽會蓋的大皇宮整修而來。🔥巴黎奧運logo看起來像是火炬,也可以看成是女性頭像。

    🏊‍♀️這次巴黎奧運更是吃了秤砣鐵了心要賣巴黎情懷!像是鐵人三項的游泳要在塞納河舉行,一般法國民眾都是噗哧一笑(因為河水不乾淨),而且屆時塞納河區域要圍成紅色警戒區,增添不便,不過也有些教練、選手則認為一輩子能在塞納河在艾菲爾鐵塔游泳是非常棒的體驗,只要水質能達基礎要求即可。

    🏅你有想過每屆奧運的主題嗎?聽podcast的同時,一起為奧運中華隊加油💪

    在熱血運動精神和巴黎粉紅泡泡的背後,到底舉辦 #奧運 有什麼難以想像的複雜?快來《#城市豆沙包》聽聽Karen和Livia的第一手消息!

    🚧2024巴黎奧運的西洋擊劍和跆拳道要在巴黎大皇宮舉辦,但大皇宮當年建造時並不是作為運動賽事場館,需要重新規劃動線與隔間、怎麼達到可比賽的溫度,甚至要掛成績表都不能沿用平常的做法。還有一個隱藏魔王關卡:大皇宮是歷史古蹟,不可能隨便敲釘拉電,可以想像這次舉辦巴黎奧運真的非常不容易。

    🧱當然凡爾賽宮也是不遑多讓的大魔王。要舉辦馬術的凡爾賽宮裡面,很多物品都是有名字的,包含樹木🌲,只要移動任何一個東西,奧運結束後,全部的東西都要再移回來,所以奧運舉辦單位必須要做好功課,怎麼移的就怎麼把它放回來。

    🏢每屆奧運還有一個類似的概念是重整某塊區域,像是東京奧運的辦公室就是重整垃圾掩埋場,巴黎奧運則是選在被許多難民或遊民佔據的九十三省。這個街區過往治安不佳,但因應巴黎奧運陸續整地蓋場館,街景樣貌明顯陸續改變,甚至房價漲了三四成成為新興「潮」區,然而原本的遊民或是原本無法負擔高房價的人,卻在這個過程也只能再次逐水草而居。

    🚇交通方面則有一點讓市民最有感,巴黎地鐵終於可以使用apple wallet的交通卡啦!Navigo(類似巴黎的悠遊卡或一卡通),終於支援apple wallet,大家在進出地鐵的時候,不用再拿出一張卡,直接手機就能順暢通行。

    #巴黎奧運 #巴黎大皇宮 #凡爾賽 #古蹟 #aiart #城市探索 #cityexplore #城市交通 #塞納河

  • 🌍 立陶宛,你知道多少?身處歐洲的Carlton甚至無法第一時間認得維爾紐斯是立陶宛的首都,除了近幾年有送疫苗給台灣之外,只剩下史地課本提到的波羅的海三(小)國,台灣似乎不多人知道這座城市/國家的豐富歷史和文化遺產,這集邀請到Lila為我們開箱這個迷人的城市啦!

    🇪🇺 #立陶宛 #Lithuania 不僅是歐洲聯盟的一員、台灣人熟知的波羅的海三(小)國,她還是北約成員國,從地圖上來看,其地理位置和歷史使其成為東歐與西歐的橋樑。從這樣的歷史地理脈絡不難想像這座城市的悠遠而豐富的文化,跟著Lila一起開箱探索這座迷人的城市吧!

    🏙️ 立陶宛首都 #維爾紐斯 #Vilnius 自古以來曾因為各種軍事、政治的原因隸屬於不同國家,與立陶宛大公國、俄羅斯、白俄羅斯、波蘭、蘇聯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所以這座城市保留了豐富歷史的歐洲特色。維爾紐斯舊城區在1994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以巴洛克城市著稱,但漫漫歷史也留下許多哥德式(如聖安娜教堂)、文藝復興式、新古典主義(如主教座堂)和各式風格建築。

    🌟 維爾紐斯也是一個多元文化、多元宗教的城市,被暱稱為「立陶宛的耶路撒冷」(Yerushalayim De Lita),也有許多音樂、藝術、電影節,同時城市裡擁有眾多公園和綠地,是歐洲綠色首都之一。

    🌍 Lila因為老公而從台灣搬到🇱🇹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花了一段時間適應當地的氣候(零下20度)、文化(親近大自然,爬山玩水甚至採蘑菇)、飲食(超多馬鈴薯還會做成類似肉圓的食物)和語言(立陶宛語而不是英語)。

    💬現在的Lila,出了一本書《走進立陶宛的世界》、也考取了導遊執照,她說立陶宛除了巧克力、啤酒很有名之外,還有一個大家都沒想到的伴手禮-- 琥珀,其實世界上有九成的琥珀來自波羅的海,尤其當中有昆蟲的更是珍貴。

    🤝 這幾年台灣與立陶宛逐步建立起友誼,雙方在經貿、文化、教育、官方等方面展開了多元合作,台北甚至有「Little-one Bar立陶宛小酒吧」,許多超商也可見到立陶宛啤酒。而身在立陶宛的Lila覺得,不只越來越少人搞混台灣和泰國,也從立陶宛的歷史來理解一個國家想要追求自己的自由的意志,進而可以明白立陶宛之所以支持台灣的背後原因。

    #城市豆沙包 #城市探索 #cityexplore #europe #aiart #Lithuania #Vilnius

  • 🌟✨ 講到巴黎,你會想到什麼呢,立刻浮現的是不是藝術、時尚啊?沒錯,我們這集邀請到來賓 - 夢非,為大家揭開巴黎風情百味的盛宴!🎉 想知道夢非如何從時尚領域走向法國文學,並深陷芭蕾與歌劇的熱情嗎?那就別錯過我們的《城市豆沙包》節目,讓Carlton帶領你探索夢非的獨特巴黎故事!🎭📚

    🎵🌹「在巴黎的音符中,我找到了自己的節奏」 🎶🎩 《城市豆沙包》特邀夢非解析巴黎歌劇的迷人之處,從音樂劇到歌劇,帶你體驗全方位的藝術盛宴!🌟 快來了解歌劇與音樂劇的不同之處,讓豐富的巴黎文化深深擄獲你的心!❤️🎭 

    💃🌟「芭蕾是我的靈魂之舞!」 🎨👗 在這集的《城市豆沙包》中,夢非親切分享她如何從小學時代就展開對芭蕾舞的熱愛,並將這份熱情延續至巴黎的浪漫大都會!🌹👑 快來聆聽她的故事,一窺巴黎充滿魅力的多元文化!💖 

    #芭蕾 #歌劇 #巴黎風情 #巴黎音樂 #藝術探索 #全方位體驗 #巴黎生活 #文學藝術

  • 🎙️ #城市豆沙包 第三季全新起航!

    🎙️ 大家好,我們是 Carlton 和 Ocean!在這集節目中,我們將掏心掏肺聊聊《城市豆沙包》這個 Podcast 的心路歷程!🤩 雖然我們停更了一段時間,但這次的回歸不僅有全新內容,還有 Ocean 的加入,讓我們的團隊更有活力!💪

    🌍 聽眾們的支持是我們最大的動力! 🌍 有數據統計,台灣podcast節目平均壽命是六個月,但是自2020年開始,《城市豆沙包》已經發布了34集,播放次數突破了55,000次,而且所有播放的收聽完食率都超過九成!感謝大家一路以來的支持與鼓勵,讓城市豆沙包與你們一起度過了250萬分鐘。雖然我們有時會遇到困難,但聽眾們的留言和評論,例如聽眾說聽到這集心情很好,這樣小小的鼓勵,總是讓我們感動不已!❤️

    🏡 一路走來的收穫和新的主題世界各地的生活方式! 🏡 大家常常會問做podcast有賺錢嗎?當然我們很歡迎乾爹贊助!其實除了金錢的收入外,Carlton因為這個podcast新認識了各式各樣的朋友,光是了解不同人們的體驗、不同城市的生活,就足夠有趣了。回到正題,《城市豆沙包》第三季不只要開箱各地城市,還將探討更多有趣的生活主題!

    全新企劃「巴黎的百味人生」、整整六集的內容即將陸續登場,帶給《城市豆沙包》新的風格! 🎧 期待第三季帶給大家更多精彩內容,也歡迎大家留言敲碗想聽的主題!

    #Podcast #新主題 #城市探索 #感謝支持 #聽眾動力 #新節目 #心路歷程

  • 小安,在佛羅倫斯住了一年多,發現網路上對於義大利人的迷因完全沒錯。

    📃本集內容:

    讀英文系的小安, 為什麼在所學既不與時尚相關、也不和義大利文相關的情況下來到佛羅倫斯的 Polimoda 就讀藝術指導?

    佛羅倫斯,「文藝復興」運動的發源地。在地的麥迪奇家族是如何以一家之力改變了世界?

    時到如今,佛羅倫斯挾帶著幾個世紀的積累,在時尚產業扮演著甚麼樣的角色?和知名的米蘭又有甚麼不同?

    平時 Chill 的義大利人,為什麼一旦講到食物就會出現網路迷因手勢?義大利到底又該怎麼煮?

    義大利的時尚產業和台灣又有甚麼不一樣?義大利的 Vogue 雜誌曾經做過什麼「出格」的嘗試?

    歡迎發安安工作!IG 搜索「fe2601g」、「ashlynlinphotography」可以看到安安的攝影作品!

    1個小時,聽聽小安和 Carlton 談佛羅倫斯!

  • Maëva,在波拉波拉旅居 6 個月,覺得好懷念可以抱在手裡的魟魚

    📃本集內容:

    讀法文系的Maëva, 因為學校實習的機會而來到了說法語的法屬玻里尼西亞,開始了和波拉波拉 6 個月的海洋奇緣!

    波拉波拉在哪?這個位於太平洋上的明珠,離西邊的澳洲和東邊的祕魯都有數千公里的距離,是真正的世外桃源。

    波拉波拉有甚麼其他海島沒有的東西?除了環礁圍成的大型潟湖外,還有可以抱、可以吻的超親人魟魚!

    波拉波拉的特產為什麼居然是 HAPPY HOUR?原來是在波拉波拉難得一見的高 CP 值好物!

    波拉波拉有很多第三性? 為什麼高更畫的大溪地女人肩膀這麼寬?Mahu、Rae Rae又是甚麼?法屬玻里尼西亞源遠流長的第三性別文化!

    生活在遠離大陸的小島 6 個月,這個經歷又帶給了 Maëva 甚麼,怎麼樣影響了她人生的軌跡呢?

    1個小時,聽聽 Maëva 和 Carlton 談波拉波拉!

  • Claudia,在新加坡生活了 4 年,發現這裡既國際化又接地氣!

    📃本集內容:

    Claudia 既想看見世界,又想能夠跳上飛機轉眼回到台灣。於是以台灣為圓心,以幾個小時為直徑畫圓來到了新加坡!

    新加坡位於歷史、地理課本上耳熟能詳的麻六甲海峽。這個人口五百萬、台北市 2.6 倍大的城市國家到底是怎麼樣的地方?

    因為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從英國海峽殖民地、被馬來西亞逐出「被動式建國」、以多民族為基調建國。為什麼這裡「既國際化又接地氣」?

    因應疫情後的「報復式出國」, Claudia 接待台灣友人的新加坡行程攻略大公開!到新加坡後可以先在機場玩上兩個小時,還可以看瀑布?!

    Kopi O?Kopi C?到底在講甚麼 Singlish?語尾詞的 Meh、La、Leh 又是什麼跟什麼?為什麼 Singlish 這麼實用又親切?

    1個小時,聽聽 Claudia 和 Carlton 談新加坡!

  • Jessie,在北海道生活了 3 年,覺得這裡簡直是生活的天堂

    📃本集內容:

    因為工作的關係,Jessie 住過地球上 15 個像天堂般的地方,發現北海道是最適合生活的天堂!

    北海道四季分明,除了冬季知名的「香檳粉雪」滑雪體驗外,還有春天的櫻花、夏季的薰衣草和秋季的紅葉!

    北海道的海鮮無比驚人,帝王蟹、松葉蟹、海膽,和商海產市場「點白飯」、「取海鮮」的「勝手丼」又是怎麼回事?

    北海畜牧業發達,除了北海道的牛奶以外、也不要錯過在稚內這個日本北端,入口即化的稚內和牛。

    而北海道好山好水的農業,又怎麼樣產出品質優異的馬鈴薯、蕎麥,讓愛吃蕎麥麵的 Jessie 四季都吃蕎麥麵?

    3年在馬爾地夫工作的過程中,Jessie 又經歷過甚麼最辛苦、最幸福的事情?

    1個小時,聽聽 Jessie 和 Carlton 談北海道!

  • Jessie,在馬爾地夫度了2年半的蜜月,依然樂此不疲

    📃本集內容:因為工作的關係,Jessie 住過地球上 15 個像天堂般的地方,為什麼認為馬爾地夫無比魔幻,是一個「不像地球」的地方?

    馬爾地夫的魔幻,不僅來自海的清澈見底與溫暖,又充滿了「坐船或坐水上飛機到度假村」、「遠離一切日常生活」的儀式感。

    馬爾地夫原來不是一座島,而是橫跨 800 公里的「群小島」。做為一個曾被英國殖民的穆斯林國家,怎麼一步一步變成度假勝地呢?

    Jessie 在度假村工作「天天度假」是怎麼樣的體驗呢?在僅一平方公里又與世隔絕的絕美小島工作,到底是幸福還是辛苦?

    2年半在馬爾地夫工作的過程中,Jessie 又經歷過甚麼最離奇、最害怕的事情?

    1個小時,聽聽 Jessie 和 Carlton 談馬爾地夫!

  • James,在哥倫布市住了 3 年,在攻讀博士學位之餘也增廣了自己的視野。

    📃本集內容:

    哥倫布市?恐怕這個地名對於許多台灣聽眾來說都是一頭霧水,讓人尋思是不是在拉丁美洲的某個城市。實際上,哥倫布市是美國俄亥俄州的首府,其中的俄亥俄州州立大學更是許多不同世代的台灣人,到美國攻讀學位的主流選擇之一!

    James 目標明確的為了拿到教職而到哥倫布市攻讀博士學位。在這集中將從「在地生活」、「出國念書」兩個方面分享。不只談哥倫布市的生活經驗,也談當代「出國念書」這個選項背後該有的考量與準備。

    位於美國中西部,哥倫布市是一個怎麼樣的城市?是更像美國東岸大家耳熟能詳的紐約、費城,還是像西岸西雅圖、舊金山這樣的地方呢?

    為什麼說從台北到哥倫布市是一個「由城入鄉」的經歷?道地的天龍人 James 從台北市大安區到哥倫布市以後生活有甚麼轉變?

    到美國念學位到底是一個怎麼樣的經驗? James 回過頭來看有甚麼感想,又怎麼建議要如何調適心態、順應生活呢?

    50 分鐘,聽 James 和 Carlton 一起聊聊在哥倫布市的生活以及在海外讀書的分享!

    更多 James: Youtube 頻道 「Wei James Chen」

    https://www.youtube.com/@James_Chen

  • Irene,在西雅圖住了 6 年,覺得這個城市把所有能給的都給她了

    📃本集內容:

    西雅圖。在台灣 Google 的伴隨關鍵字是「景點/旅遊」、「大學」、「房價/社區/華人」,勾勒出大多數台灣人對於西雅圖的想像是可以去玩、去念書、甚至移民(久居)的地方。

    Irene 在人生中形塑世界觀的年齡來到西雅圖,在這裡渡過從學生到社會新鮮人的關鍵階段,她怎麼看待這座城市?

    西雅圖作為一個早期開發的商港,這樣的歷史、地理背景怎麼樣源遠流長的營造出現在的所謂「多樣性」?話說回來,這樣的「多樣性」到底指的是什麼?

    作為亞馬遜、星巴克、波音這些知名現在企業總部的所在城市,不禁讓我們發問為什麼是西雅圖?以亞馬遜作為職涯出發點的 Irene 怎麼看呢?

    台灣人耳熟能詳的 Costco 也來自西雅圖。那麼,「蛤蠣巧達湯」和西雅圖的飲食文化有甚麼歷史淵源呢?

    50 分鐘,聽 Irene 和 Carlton 一起從旅遊、生活、文化面向開箱西雅圖!

  • 儷瑾,旅西班牙 30 年的資深台人,進去聖家堂已經超過 2000 次還是覺得美爆了!

    📃本集內容: 高第、聖家堂、超貴門票

    巴塞隆納,不只擁有2000年的悠久歷史,也有100多年前在巴塞隆納輝煌時期建造的各種經典建築。一共擁有2項世界遺產,共計8棟建築。
    Carlton 心目中第一名地的旅遊城市:來個 Chill 的假日?這裡有陽光、海灘!來點文化之旅?這裡有滿滿的文化與建築!是個商務人士嗎?你大概會來這裡參加各種商會。喜歡吃、喜歡玩?美食、PARTY在這裡等你!
    說到巴塞隆納,不可能不提到聖家堂。這裡到底有甚麼魅力,可以讓儷瑾進去 2000 次還是不厭倦?真的上塔後再走個 20 層樓的螺旋樓梯下來嗎?作為少數訪問過訪問過聖家堂首席建築師的華人,儷瑾又得到甚麼難忘的經歷?
    來個簡單的等號:聖家堂 = 高第。高第,以一個人的力量就可以撐起巴塞隆納的旅遊產業!到底高第是怎麼練成的?他又如何師承大自然,用「一點點的材料,建構出最堅固的結構?」
    巴塞隆納的治安好嗎?身為專業導遊的儷瑾的建議又是甚麼?怎麼樣能夠讓自己不是最好下手的肥羊金字塔底層呢?

    50 分鐘,聽 Carlton 和儷瑾暢聊巴塞隆納!

  • 儷瑾,旅居西班牙超過30年,在巴塞隆納定居20多年,是領有西班牙官方執照的專業中文導遊。

    📃本集內容:

    西班牙、不只、海鮮飯!
    西班牙是個盛產橄欖、葡萄、稻米、黑松露、番紅花的農產大國。豐富的農產如何他們「豐富」了西班牙人的飲食選擇呢?
    在西班牙平均170多人就有一間餐廳,造就了有許多飲食之最:全世界被認證最古老的餐廳位於馬德里、最貴的餐廳一人均價五萬多台幣、也讓西班牙人在餐廳中流連忘返:早餐、早茶、午餐、午茶、TAPAS、咖啡...
    TAPAS 怎麼來的?伊比利亞火腿可以有多講究?除了海鮮飯以外,原來西班牙還有各種烤飯、燉飯、海鮮粥?
    高頻率、長時間的進食,又怎麼改變西班牙人的生活作息?

    50 分鐘,聽 Carlton 和儷瑾暢聊一小時的西班牙美食與文化!



  • Kai,住在布拉格 5 年,認真分享如果啤酒一杯不解渴,那就喝兩杯吧!

    📃本集內容:

    布拉格。這個大部分台灣人從蔡依林的「布拉格廣場」聽到的城市。 Kai 在這住了 5 年,他感受到了甚麼呢?

    熱愛喝酒又在酒商工作的 Kai,他怎麼看待捷克這個啤酒大國,啤酒人均消耗量穩居世界冠軍的國家呢?

    雖然對歷史不太理解,Kai 怎麼談論捷克一路以來「不流血」又和俄國、斯洛伐克「和平分手」的過程?

    以旅行來說,Kai 建議大家來到捷克的話該吃些甚麼東西,又在什麼季節過來呢?

    50 分鐘,聽 Carlton 和 Kai 一起從旅遊、生活、文化面向開箱布拉格!

  • Louis,住在金邊 7 年,真心覺得能夠一路順遂,要謝的人真的太多了,那就謝天吧。

    📃本集內容:

    金邊。位於中南半島,是柬埔寨的首都。 Louis 在這住了 7 年,他感受到了甚麼、又有甚麼改變呢?

    在 Louis 剛到金邊的時候,路面都是泥土路,晚上走在「首都」的路上也得靠民宅透出的光來照明。路上的車也不多,是個尚待開發的中南半島城市。

    乘載佛教歷史、法國殖民時期、紅色高棉恐怖統治,金邊呈現出怎麼樣的樣貌?在這生活的 Louis 又看到了些甚麼?接觸了甚麼形形色色的文化、次文化、潛規則?

    說到潛規則,Louis 怎麼面對柬埔寨海關「Tips、Tips」的聲聲呼喚?對於路上藉故攔車、索要金錢的警察,Louis 又發展出甚麼技能避免荷包大失血?

    在 Louis 即將離開的時候,金邊已經和他初來乍到時完全不一樣了:高速開發的基礎建設、公路、路燈、建築...。怎麼會這樣的?和中國的「一帶一路」政策有甚麼關係?又怎麼樣造成了金邊的「現代」景象?

    如果要到柬埔寨旅遊,甚麼季節最合適?吳哥窟究竟是一個怎麼樣的地方、又值不值得去呢?S21 集中營、萬人塚會否太沉重?柬埔寨第一大河「洞里薩河」為什麼會在一年之中「上游」、「下游」互換?

    50 分鐘,聽 Carlton 和 Louis 一起從旅遊、生活、文化面向開箱金邊!

  • 書宜,住在萊比錫 5 年,始終對於「和平禱告」事件感動不已。

    📃本集內容:

    位於德國東部的萊比錫。既是歷史悠久的大學城、也是巴哈、舒伯特等大音樂家駐足過的音樂城。

    萊比錫大學,創立於 1409 年,歷史之長在德國僅次於海德堡大學。如果和中國歷史對比,相當於創立於明朝年間。除此之外,萊比錫大學的建築散落於城內的各個區域,真的是「整個萊比錫都是我的校園」。

    萊比錫也是個音樂之都。巴哈、舒伯特、華格納等大音樂家都在萊比錫駐足過。巴哈更是在萊比錫長待了 20 年直到辭世,他們為這個城市帶入了怎麼樣的特殊氣息?

    「我們是人民!」位於東德的萊比錫,經歷過「和平禱告」這個加速推倒柏林圍牆的重要事件。書宜身邊朋友的長輩就曾經親身經歷過這段歷史,他們是怎麼感受當時的社會氛圍呢?

    50 分鐘,聽 Carlton 和 書宜 一起從旅遊、生活、文化面向開箱萊比錫!

    📑 快速書籤:

    (播放時間 01:00) 書宜來到萊比錫的原因,以及他所經歷的「讀書」、「工作」兩階段

    (播放時間 01:55) 科普萊比錫:大學城、音樂城

    (播放時間 03:00) 歷史悠久的萊比錫大學

    (播放時間 05:00) 以地理、人口來說,萊比錫的尺寸、比例尺到底如何?

    (播放時間 07:30) 萊比錫的近代歷史:和平禱告、周一示威

    (播放時間 12:00) 書宜在生活中怎麼感受德語的重要性、德語的學習方式?

    (播放時間 17:00) 書宜在萊比錫的生活方式:以戶外和慢活為主調

    (播放時間 20:00) 誠實的開箱德國食物

    (播放時間 23:00) 德國人「不用作做」的社交距離

    (播放時間 28:15) 德國人在工作和學習上的「鼓勵文化」

    (播放時間 30:30) 書宜談到人在異鄉的寂寞感和社交焦慮

    (播放時間 32:30) 所謂「台灣朋友」的重要性

    🎙️ 來賓簡介:

    楊書宜 / 書宜在德國

    一個很喜歡觀察與思考的人 :) 興趣是學外語、散步、寫作、聽詩歌和巴哈的音樂。 超喜歡狗。

    《天下雜誌換日線》專欄:書宜在德國

    Facebook 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shuyileipzi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