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gen
-
7月1日,波音公司宣布以47亿美元全股票交易达成对势必锐航空系统公司的收购。
势必锐,这家总部位于堪萨斯州威奇托的全球最大独立航空结构制造商,于2005年从波音公司剥离并独立。如今,波音公司一改其长期以来将客机关键工作外包的战略,势必锐旗下多家核心工厂重回波音旗下。
此次“回购”也标志着波音重回威奇托,重回这座被称为“世界航空之都”(Air Capital of the World)的美国中部城市。
在今年4月中旬的文章《早读 | 波音,未来怎么办?》中,我们曾介绍到1944年一场关乎波音公司产品质量的“堪萨斯之战”曾在威奇托的寒冬中打响。如今,80年倏忽而过,波音公司如今的境地与彼时彼刻又有多么的相似!
这期内容,我们将视角聚焦这片“战场”,美国的堪萨斯州威奇托市,看它是如何在一个世纪前就摘得“世界航空之都”的桂冠,又是凭借什么一直续写着这段传奇,让近30万架飞机从这个美国“农业州”起飞……
全球五大航空航天产业集群之一
堪萨斯州是美国本土48个州的地理中心,也是美国农业的中心地带,该州约十分之九的土地用于农业生产。同时,该州以威奇托为圆心的航空制造业,每年创造超过70亿美元的产值,占到该州GDP的4%以上,这一数字远超该行业在美国GDP的0.7%占比。
该州每年出口价值22.5亿美元的航空航天产品,这几乎占该州出口总额的20%。美国35%的通用飞机、全球通用飞机交付量的23%(2019年数据)都是从这里下线。作为该州最大的城市,威奇托(大都市地区)持续书写着“世界航空之都”的传奇,成为全球通用航空飞机的主要生产中心,是全球五大航空航天产业集群之一。
-
7月2日,英国航空航天、国防、安全和空间行业组织ADS Group发布报告称,英国防务行业在过去十年呈现显著的增长态势。
根据ADS发布的这份行业报告《英国防务产业展望2024》,2023年航空航天、国防、安全和空间等产业共为英国经济贡献了382亿英镑的价值,这一数字在过去十年中增长了50%(年增长率约4%)。2023年该行业总营业额达到了884亿英镑,其中近一半都来自出口贸易,而这一数据,也比过去十年间的出口总额增长了32%。
从具体数据可以看出,2023年英国的防务企业为英国经济贡献了120亿英镑,对比2013年增长了36%;营业额为280亿英镑,其中出口额为95亿英镑,比十年前增长了18%。2023年该行业员工总人数为16.4万人,比10年前增长了16%。
挑战之下,行业持续增长
作为北约成员国,根据北约的要求,英国需要将每年国内生产总值(GDP)的2%用于国防领域。根据这份《英国防务产业展望2024》,自2014年以来,英国对国防领域的投资额已超过这一水平,近年来一直保持在英国GDP的2.3%左右。此外,2013年至2023年期间,英国对国防工业基础的投资也增加36%。
ADS报告表示,相关投资不仅提升了英国的国防能力,还为英国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回报。2023年,英国防务行业为英国经济贡献了120亿英镑价值,是英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产品包括欧洲多国联合研制的“台风”战斗机、舰船火炮、航空电子设备、F-35战斗机分包项目、欧洲通用雷达系统(ECRS)Mark2(Mk2),以及AW101多用途直升机等。
政府持续投资国防研发
除了ADS发布的相关报告外,还有一些英国机构也发布了相关的数据。隶属于英国国防解决方案中心的联合经济数据中心 ( JEDHub )也发布报告,表示过去10年英国国防产业在技术创新和战略投资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重点提到了对研发领域的投入。
JEDHub对多家英国制造业企业进行了调查,调查结论表示,2022年对防务领域的研发投资占受访公司研发投资的60.5%,相当于8.42亿英镑,其中行业研发资助项目占1.712亿英镑,相较于上一年的1.124亿英镑有所增加。
同时,英国政府仍然是防务领域科技研发的最大资助来源,自2020年以来占全行业研发投入的69.8%。JEDHub报告说:“这表明了政府对发展国防行业未来的重视”。今年4月,英国时任首相里希·苏纳克曾表示,到2030年,英国的军费开支占GDP的比例将从2.3%增加到2.5%,这意味着英国将成为国防开支最多的北约成员国之一。预计2030至2031年,英国的国防开支将达到870亿英镑,比目前的数额增加230亿英镑。
-
Fehlende Folgen?
-
当地时间6月26日,美国主导的“环太平洋-2024”军演正式开始。演习中,美军公开展示了空射版的“标准”-6导弹。
该导弹被挂载在F/A-18E/F“超级大黄蜂”机翼最内侧挂架上。这是一个多用途的挂点,主要被设计用于挂载副油箱或者重型弹药。美国海军发言人随后公开表示,该弹是“标准”-6导弹的“空射配置(ALC)”版本,作为整个“标准”-6研发计划的一部分已经交付美国海军并入役。
从清晰照片来看,空射版“标准”-6被命名为AIM-174,即该弹的主要作战用途为打击空中目标。由于暂时配备了惰性战斗部和发动机、经过特殊改装的弹药,因此该弹的编号涂装上带有字母N前缀和蓝色环带等特殊标识。
目前,除取消了Mk-72火箭助推器外,暂时无法判别AIM-174与“标准”-6导弹在具体技术规格上的差异,比如是否对应“标准”-6的Dual升级标准。
根据“标准”-6导弹的公开数据,其最大射程不低于370千米,但也有一些资料表示,2016年9月,美国“普林斯顿”号巡洋舰曾发射“标准”-6 block 1摧毁了430千米外的目标,刷新了美军的舰空导弹射程纪录。
从设计用途来说,AIM-174虽然取消了Mk-72助推器,但是由于它在中高空大气密度稀薄的低阻力环境中发射,而且载机天然赋予它较大的发射速度和高度,因此AIM-174的射程并不一定低于“标准”-6,甚至可能更大。
有一些典型例子可以支持以上判断,如AIM-7、AIM-120等空对空导弹,都有过移植到军舰或地面车辆上的型号,射程均有所缩减。
根据此前“卡尔·文森”号航母对公众开放的参观视频分析,F/A-18E/F挂载AIM-174的经典构型应该如下:机腹中线挂载1个副油箱,强化航程和滞空能力;机翼内侧挂点挂载两枚AIM-174,减小飞行阻力和机翼结构负载;两枚AIM-120导弹挂载在AIM-174的外侧;翼尖挂载2枚AIM-9X。其中AIM-174用于对高价值目标发起远程刺杀式打击,AIM-120和AIM-9X则作为自卫武器。 -
波音公司表示,已达成明确协议,将收购势必锐航空系统公司(Spirit AeroSystems,下称势必锐公司)。此次合并是一项全股票交易,按每股37.25美元的股权价值进行,约为47亿美元。总交易价值约为83亿美元,包括势必锐公司上次报告的净债务。
而空客则表示,将“支付1美元”购买势必锐公司的相关业务产线。
在很多人眼中,促使波音回购势必锐的直接“导火索”,就是今年1月5日发生的阿拉斯加航空一架波音737-9飞机客机舱门空中脱落事故。
此后半年来,波音商用飞机业务坏消息接连不断。为扭转局势,波音公司着手重整供应链。最终达成了重要供应商势必锐公司的收购——或者说“回购”,因为势必锐公司于2005年被波音公司剥离出去,成为独立的营收单位。
此次回购,能否令波音“亡羊补牢”,进一步改进其质量和管理问题?空客为何仅仅支付1美元?波音又将如何面对此前事故相关的刑事诉讼?
回归波音,有望“双赢”
作为波音的供应商,势必锐公司负责波音737MAX系列飞机、波音787等型号机体的生产工作,其前身是波音在堪萨斯州和俄克拉荷马州的飞机工厂。2005年,波音以约9.5亿美元的价格将这两处工厂出售给私募股权公司Onex,以实现净资产回报目标。从那时起,势必锐公司开始独立运营,并寻求“多元化发展”。根据势必锐公司简介,其目前是全球最大的飞机结构制造商之一。
1月5日阿拉斯加航空波音737-9飞机发生舱门空中脱落事故。调查结果表明,该事故与飞机机体上多处螺栓丢失有关。而该机体就是由势必锐公司所制造,这使得势必锐一度成为了舆论焦点。
美国“商业内幕”网站6月27日报道,一位名叫理查德·奎瓦斯(Richard Cuevas)的机械工人指控势必锐公司工人在波音787客机耐压舱壁上的钻孔不合规。此举可能导致客机在飞行过程中机舱气压下降,并有发生动力故障的风险。 -
7月1日,波音公司宣布以47亿美元全股票交易达成对势必锐航空系统公司(Spirit Aero Systems)的收购。
势必锐,这家总部位于堪萨斯州威奇托的全球最大独立航空结构制造商,于2005年从波音公司剥离出来。如今,在波音公司一改其长期以来的将客机关键工作外包战略后,势必锐重回波音旗下。
此次“回购”也标着波音重回威奇托,重回这座被称为“世界航空之都”(Air Capital of the World)的美国中部城市。而在今年4月中旬的早读文章《早读|波音,未来怎么办?》中,我们曾介绍到1944年一场关乎波音公司产品质量的“堪萨斯之战”在威奇托的寒冬中打响,如今的80年后,波音公司的境地竟有这番相像之景?
那么,这期的早读,我们将视角聚焦这片“战场”,美国的堪萨斯州、威奇托市,看它是如何在一个世纪前就摘得“世界航空之都”的桂冠,又是凭借什么一直续写着这段传奇,让近30万架飞机从这个农业州起飞……
“世界航空之都”,全球五大航空航天产业集群之一
堪萨斯州是美国本土48个州的地理中心,也是美国农业的中心地带,该州约十分之九的土地用于农业生产。但同时,该州以威奇托为圆心的航空制造业,每年创造着超过70亿美元的产值,占到该州GDP的4%以上(这一数字远超该行业在美国GDP的0.7%占比)。该州每年出口价值22.5亿美元的航空航天产品,这几乎占该州出口总额的20%,美国35%的通用飞机、全球通用飞机交付量的23%(2019年数据)都是从这里下线。作为该州最大的城市,威奇托(大都市地区)持续书写着“世界航空之都”的传奇,成为全球通用航空飞机的主要生产中心,是全球五大航空航天产业集群之一。
根据堪萨斯州商务部和劳工部的数据统计,目前堪萨斯州的航空制造业从业人员超过3.4万人,云集450多家航空制造和服务的供应商,每年吸引了着全美7.5%的航空制造业从业者来到这里。包括威奇托市在内的堪萨斯州中南部在美国被称为“制造最专业化”的地区,航空制造业在该地区创造了17.7%的就业机会(这一数字同样高于全美的8.7%平均数字),这其中的55%都是从事生产世界上最先进的飞机。
-
6月26日,波音公司的防务、太空与安全(BDS)部门宣布开始在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兰伯特国际机场东南角开工建设一个高度机密、占地110万平方英尺(10.2万平方米)的生产设施。
波音公司BDS部门空中优势项目副总裁史蒂夫·诺德伦德(Steve Nordlund)在媒体采访中并未透露这座新工厂将生产的具体机型,且刻意回避使用NGAD和“协同战斗机”(CCA)等字眼。
飞行国际(Flight Global)在相关报道中这样写道:“施工区外的一块广告牌上显著地展示了一架黑色涂装的第六代战斗机”,显然这很契合诺德伦德透露的“该设施仅用于高度机密项目”。而根据安全规则,新工厂将禁止波音公司在这里为外国客户制造飞机,这一苛刻条件意味着,新工厂不会承接相邻的F-15EX“鹰”Ⅱ战斗机和T-7A“红鹰”高级教练机生产线的转移,因为这两款机型都是面向美国国内和国际市场。据悉,这座新工厂的建设还处于前期的平整阶段,建设完成后有望成为圣路易斯地区历史上最大的国防项目之一,交由波音幻影工厂(Phantom Works)来运营。
波音在军机业务上“必须下些赌注”
截至目前,在媒体的相关报道中,关于这座新工厂的内部设施、技术特点等,如它的具体用途一样,波音对外界只字不提。
不过,尽管波音并未承认这座工厂的建设与美国空军项目有任何关联,但多家国际防务媒体,已经把这座工厂的兴建定性为波音的“先发制人投资”,表示这似乎是波音赢得NGAD项目的战略的一部分,对于BDS部门的未来来说至关重要。
也就是说,为了能从五角大楼更大“胜率”地争取到新军机项目,波音公司的“竞标策略”已经从过去竞标中“固定价格合同”(即价格优势),转为今天的诺德伦德所说的“我们必须下些赌注”——这里的“赌注”显然就是在获得合同前就“冒险性”的投资,把工厂先建起来。 -
近日,NH工业公司和北约直升机管理局(NAHEMA)签署合同,正式启动NH-90直升机Block1(也被称为软件版本3)全面升级工作。
NHI总裁兼空客直升机NH-90项目负责人阿克谢尔·阿卢西奥(Axel Aloccio)表示:“我们计划将NH-90的寿命继续延长50年。Block1计划将涵盖未来10到15年,Block2也已经在研究中,保证NH-90继续满足未来战场的需求”
截至2023年底,NHI已向14个国家的18个客户交付了500多架直升机。
将呈现重大更新的NH-90
NH-90项目启动于20世纪80年代,1995年首飞成功,2000年开始量产。其间历经了初始成员放弃、资金短缺等困难,最终在法国、意大利和荷兰等国的合作下完成。为了顺利推进NH-90项目,空中客车直升机、莱昂纳多直升机和福克航空结构公司在1992年合资建立了专注负责NH-90项目的NHI。
NH-90采用了当时较为先进的复合材料结构和先进的飞行控制系统,以及能够在恶劣环境下操作的先进航电系统,体现了当时欧洲多用途直升机的最高设计和制造水平。
但30年后的现在,随着航空技术的发展和战术需求的变化,NH-90已经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因此NH-90 Block1这一项耗资6.44亿美元的升级计划出炉了。这标志着NH-90在服役20余年后首次进行重大技术更新。
根据NHI的公开信息,此次升级将涵盖NH-90的各个系统,目的是全面提升其性能、可靠性和战场适应能力。具体来说,NH-90 Block1升级事项将包括飞行控制系统的更新、发动机性能的增强、传感器和武器系统的升级,以及机载系统的整合优化。此外,升级后的NH-90 Block1还将具备更强的网络战能力,能够与其他北约作战平台实现无缝通信和协同作战。这将极大提高战场指挥和控制的效率。 -
据塔斯社6月4日报道,俄罗斯空天军将于2024年正式退役安-22重型涡轮螺旋桨运输机。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涡桨运输机,安-22自1965年首飞以来已为俄罗斯(苏联)服务了近60年。据报道,目前共有6架安-22服役于驻扎在特维尔米加洛沃军用机场的俄罗斯空天军第12军事运输航空师。退役后,这些安-22预计将由俄罗斯新开发的PAK VTA运输机取代。
飞行近60年,执行多次重大任务
安-22是苏联安东诺夫设计局在1960年代设计的一种重型运输机,设计初衷是为了满足苏联对大型装备运输的需求,尤其需要运输当时的新型T-54坦克及全套装备和人员。
安-22采用上单翼设计和H型尾翼,配有四台库兹涅佐夫NK-12MA涡轮螺旋桨发动机。每台发动机各驱动一副四叶反向旋转螺旋桨。这种设计不仅为飞机提供了强大的推力,也很大程度上保障了飞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安-22最大载荷能力约为80吨,能够运输超大件货物,如导弹、重型坦克和其他军事装备。满载时航程约为5000千米,最高飞行高度为8900米左右。
自1965年2月27日首飞并于同年服役以来,安-22为苏联(俄罗斯)执行了多次重大任务,包括阿富汗战争等,担负着快速将重型装备和部队部署到各地的使命。
苏联解体后,当时存留的60余架安-22分别归俄罗斯和乌克兰所有。其后的运营中,由于安-22已经在1974年停产,生产和维修企业分别位于俄罗斯和乌克兰境内,安东诺夫设计局无法为安-22提供及时的维护和零部件供应,能够运营的飞机数量逐渐减少。根据俄罗斯的公开记录,安-22共生产了67架,其中大多数已经退役。一些海外媒体分析,目前能够正常飞行的安-22数量仅有3到4架,多数归属于俄罗斯空天军。
在59年的服役生涯中,安-22经历了多次技术改进。标准的安-22A版本具有空中启动能力,并改进了电气、无线电通信和导航设备;另一种改进型号是安-22P3,主要用于运输安-124和安-225飞机的中翼和外翼段。 -
此前系列文章中我们提到,我国商用客机产业链已经初步成型,并正对标世界先进的商用飞机研发水平不断追赶。同时,我们也正眺望未来,并且在塑造未来客机的路径上勇攀高峰。
C919与C929依然采用了传统的构型布局设计。这种设计路线的历史非常悠久,可以追溯到喷气式发动机最初被投入民航市场的年代。
1949年,英国设计制造的世界上第一架喷气式客机:德·哈维兰公司的“彗星”飞机首飞成功。出于减小飞行阻力等目的,“彗星”客机选择了在翼根部位内埋4台发动机的设计。1950年,波音公司代表团在参观“彗星”客机后认为,采用发动机吊舱化设计的客机能获得更大的总体优势,由此,波音367-80项目诞生。之后,该项目先后衍生出了著名的KC-135加油机和波音-707客机。
由于发动机吊舱设计对发动机的检修、更换、型号更换和升级(通常会导致尺寸明显增大)等工作来说非常方便,而且能显著降低客舱内的噪声和振动,这种布局在推出之后就因其经济性、舒适性方面的优势和较高的日利用率,成为了喷气式客机最受欢迎的总体布局形式。
现在,全球的主要客机型号中,这种被戏称“两桶一棍”的设计布局依然占据着垄断性地位。C919也并不例外。但70多年来在全球航空科技工作者们不遗余力的优化之下,在现有的能源布局和科技手段下,“两桶一棍”布局的性能潜力已经不复当年,围绕该布局进行的优化工作,边际效应递减非常严重。打个比喻,在该布局投入应用的早期,要实现一分性能提升,只需要花“一分力气”;但现在,虽然技术更先进了,但要取得一分性能提升,起码需要花“十分的力气”。而且这种趋势还在加强中,未来要在这一传统布局上实现性能的提升,工作将越来越难,成本将越来越高。
因此,现在全球航空制造业都在寻求“转换赛道”,以突破传统构型的局限,希望通过开发新的总体构型,来大幅度提升未来客机的总体性能。而同时,“转换赛道”也意味着未来民航领域的适航要求和标准将大幅变化。目前,这样的趋势已经体现在了很多西方国家对未来民航业的标准制定中。如欧盟“欧洲航空2020远景”“2050年航空发展展望”“洁净天空”“下一代航空运输系统”等计划或者项目。这些规划对于未来客机的油耗、氮氧化物、噪声等指标提出了苛刻的要求,客观来说,在现有传统客机的构型路线下,这样的指标目标是不可能完成的。
-
据美国“防务新闻”网站6月19日报道,美国国会正敦促美国空军,尽快将全部B-52H战略轰炸机恢复核打击能力。
此举的直接原因是美俄两国在2010年签署、2011年生效的《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将在2026年2月到期。B-52是美国三位一体核打击力量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有76架在役,受《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的限制,其中30架进行了去核化改装。
显然,美国政府希望再次加强美国的核打击能力。
“防务新闻”称,恢复这30架B-52H核打击能力的提案,已经在美国众议院以217票赞成、199票反对的结果通过。根据该提案,美空军将在《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到期后一个月内开始改装B-52H,到2029年这批轰炸机的核打击能力将完全恢复。
冷战后的美俄核军控约定
美国和苏联及后来的俄罗斯于1991年和1993年分别签订了《削减和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的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合约。根据该条约,美空军销毁了365架B-52轰炸机,俄罗斯军方通过卫星照片和现场检查的方式对此进行了验证。该条约本应在2009年12月到期,但由于美俄关系恶化,2002年6月,美国正式退出该条约,俄罗斯也随即宣布不再接受该条约的约束。
2007年开始,美俄双方再次启动关于该项目的会谈。2010年,美俄签订《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条约于2011年起生效。根据该条约,美俄两国应对其拥有的战略导弹(即陆基洲际弹道导弹和潜射导弹)以及可携带核弹头的战略轰炸机、核弹头总数和核弹头发射器数量进行严格限制。
基于《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美国空军拆毁了39架B-52G,并从2015年起将旗下共30架B-52H解除核打击能力,这30架B-52H就此转化为常规轰炸机。
虽然协议如期生效,但在协议期间,双方也并不是自始至终都“相安无事”。美国《华尔街日报》曾在2019年报道称,2018年俄罗斯政府相关部门曾致信美国军方,称其30架B-52H去核化改装不彻底,其去核化改装可以轻易逆转,控诉美国违反了前述条约。至于俄罗斯如何获知美国的这一情况、美国是否做了一些补偿,尚无公开消息。
《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期限原本仅有10年,应在2021年到期。但2021年1月底,美国总统拜登和俄罗斯总统普京通话,表示该条约将续约5年,将在2026年2月到期。 -
近日,《航空周刊》等媒体报道称,韩国正在基于五代机KF-21的原型机,开展包括双座版和电子战版在内3个系列型号的研发。
根据现有的公开信息,《航空周刊》将KF-21电子战版本称为KF-21EA(Electronic Attack),其任务定位类似于美国海军装备的EA-18G“咆哮者”,兼具电子战和防空压制作战能力。
根据韩国对KF-21相关改型的规划,在空中打击过程中,KF-21EA将主要负责掩护其他作战飞机执行作战任务。
因此,它不仅要能侦测对方防空雷达、导弹、作战飞机的探测,并实施有效的电子干扰,同时还要能携带包括AARGM-ER在内的反辐射导弹,对敌方的防空系统实施硬杀伤打击。
目前,韩国国防发展局(ADD)正在进行KF-21EA的相关基础研究。根据媒体报道,已知的改型措施包括:驾驶舱布局从单座改为纵列双座,负责电子战和反辐射武器的操作员将位于后座;将安装两套电子情报收集(ESM)设备、三套电子攻击(EA)设备;为了满足电子吊舱和反辐射武器的安装需求,还将对机体结构和电气管路等一系列设计进行改动,以确保该机能同时挂载吊舱、反辐射导弹以及用于自卫的空对空导弹。
此外,KF-21EA的电子情报收集设备将以吊舱形式安装在两侧翼尖的位置上,接收并测量包括对方雷达波在内的各种无线电信号,并且通过收集对方各种具备强射频信号特征的探测、通信等装备的电子信号特征,计算其距离和方位,为随后的战术决策提供基础。KF-21EA的电子攻击设备也以吊舱形式进行安装,包括两套高频电子战设备,一套低频电子战设备,能几乎完全覆盖对手的已知探测和通信频率范围。
除了KF-21EA外,KF-21项目还公布了一个新的改进版本:KF-21EX。
KF-21EX实际上是具备完整隐身能力、带有内置武器舱的“满血”版本KF-21,此前一度被称为KF-21 block3。据报道,KF-21EX的内置弹舱将能够携带4枚欧洲“流星”远程空空导弹或是8枚小型智能空对地武器。为了满足相关武器的内置挂载,它还对机体的机炮布局做了对应的修改。 -
近日,东航C919机型正式开启第四条商业定期航线——上海虹桥—广州白云。6月14日,广州白云机场为机号B-919A的东航全球首架C919客机举行“水门仪式”,首航乘客也纷纷拍照打卡,自豪与欢乐的心情溢于言表。
C919是我国国产商用客机的重要型号,我国以C919为牵引实现了产业链上诸多重要节点的突破和发展。而未来,随着C929项目的进展,还会实现哪些方面的进步?
通过C919实现产业链关键突破
作为我国首款自主研发、实现适航验证的国产支线客机,ARJ21在发展过程中有进步,也同样有遗憾。但对于遗憾,我国航空人从不放过,在C919的研发中,这些经验都成为了重要的指引。在C919的研发制造中,以下三个方面的进步尤其值得强调:
首先是核心设计能力的提升。
ARJ21和C919均是其所在民航细分市场上的“后来者”。在它们所处的级别上,国际市场上已经存在成熟的竞争对手。这就要求ARJ21与C919必须依赖新技术和新设计形成性能优势,才能具备参与竞争的资本。例如,机翼能否具备阻力小、升力大的特点,就决定了该型号在油耗等关键指标上是否能拥有相对优势。
为了能在更省油的情况下获得更快的巡航飞行速度,飞得更远,ARJ21的机翼采用了亚声速翼型大类中的超临界翼型设计,以尽可能减少高亚声速下的飞行阻力。但由于此前我国对飞机的主要基础研究集中在战斗机等小型高速战术飞机上,对亚声速运输类飞机的研究重视和投入不足,ARJ21的机翼设计工作是由乌克兰安东诺夫公司完成的。
而C919的超临界机翼则完全由我国自行设计,且难度远高于ARJ21。
ARJ21采用尾吊式布局,机翼构型干净、不存在发动机舱与机翼的相互干扰问题,尺寸不受外来因素影响。C919则采用翼下吊舱设计,一方面要竭力压缩机翼和发动机吊舱的高度差,使C919可以采用比竞争对手更大直径、更大推力的发动机;另一方面,又要实现阻力相比竞争对手降低4%。
-
近日,英国国际战略研究所(IISS)的一项数据显示,去年全球国防开支为2.2万亿美元,创下有记录以来的新高,欧洲地区国防开支上升至3880亿美元,达到冷战以来的最高水平。
在此前的早读系列中,我们曾提到,俄乌军事冲突爆发后欧洲各国政府陆续表示将提升军费预算,基本占到全国GDP的2%,但这些“承诺”中的预算,要转换为项目拨款到防务企业的银行户头上还需要一段时间……现在看来,时间差不多了。
据英国《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的报道,欧洲地区的防务企业“七强”的订单积压总额升至接近历史最高水平,超过3000亿美元。欧洲航空航天和国防贸易协会(ASD)秘书长扬·皮伊(Jan Pie)也表示:“自冷战结束以来,这是国防领域最‘紧张’的时期,订单量在相当短的时间内就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大幅增长。”
从“不道德”到“明星企业”
不止于此,这些欧洲防务企业的“财运”,还体现在另一方面的嬗变中。
2023年1月初,在早读《是急公好义还是趁火打劫?美国资本正大举收购英国防务企业》一文中我们提到,英国防务企业一度被本国投资者视为“业务不干净”,“与制造环境污染的石油公司、贩卖死亡的烟草公司、进行动物试验的公司等无异,都是不道德的”,也因此在资本市场中遭到了边缘化的对待。
但时过境迁,英国BAE系统、罗罗,德国莱茵金属、意大利莱昂纳多等多家欧洲防务企业正成为欧洲国家新国防时代的“明星公司”“资本市场的宠儿”。
莱茵金属CEO阿明·帕珀格(Armin Papperger)表示:“几个月前,人们还想禁止我们,说这个行业是一个非常糟糕的行业,是一个有害的行业……现在的世界则完全不同了。”该公司的股价已经上涨了三倍,预计到2026年总销量还会翻上一番。
不过,资本市场的青睐和纷至沓来的新订单并不能让这些防务企业立马建起厂房、购入设备、开足马力、迅速增产。
“不能”的原因有很多,一大关键是人力。《金融时报》报道称“全球国防工业公司正以冷战结束以来最快的速度招募员工,以求满足接近历史最高水平的订单。”
-
近日,随着以我国航母舰载机试飞事业为背景和题材的电视剧《海天雄鹰》热播,舰载机再度成为了热门话题。
航母舰载机事业的发展离不开航空技术的进步,百余年航空发展史中,将舰载机送上蓝天的起飞技术迭代了很多次。从初期的弹簧弹射到现在的电磁弹射,虽然都叫作“弹射”,但从起飞辅助措施的材料和科技内涵,到舰载机的体量和速度,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与地面机场不同,受到舰体结构和尺寸的制约,航母上可用的跑道距离特别短;因此舰载机通常在起飞阶段需要一些特殊的辅助措施。从现在的趋势来看,起飞辅助技术还将在很长的未来内继续发挥重要作用。这类技术从起源发展到今天,它的历史实际上和飞机一样久远,也在不同的方向上经历了大量的试错、淘汰、进化发展。
在人类研发飞机的最早阶段,由于动力不足、结构超重、气动设计升力表现差等原因,起飞艰难、甚至完全飞不起来,是所有飞机都面临的难题。借用外力帮助飞机进行滑跑阶段的加速就成为试验探索阶段中自然催生的解决思路。
飞机在出现以后,被迅速引入军事领域,而辅助起飞技术作为飞机的伴生事物也同样得到了重视。
1912年7月31日,美国海军中尉西奥多·戈登·埃利森(Theodore Gordon Ellyson)成为首个被美国海军弹射系统发射出去的人——当时美军尝试了基于压缩空气的弹射系统,并将其安装在了美国马里兰州安纳波利斯的桑蒂码头。
但这首次尝试差点要了埃利森的命:当时飞机离开坡道时机头朝上,遇到侧风将飞机推入水中,但埃利森幸运地从残骸中逃生,并未受伤。
1912年11月12日,埃利森在一艘静止的煤驳船上再次尝试,成功进行了海军的第一次成功弹射起飞——至此,全球航母时代的序幕已经悄然掀开。
-
5月底,瑞典公布了其第16轮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计划,这也是有史以来瑞典对乌军援规模最大的一次,总额为133亿瑞典克朗(约11.6亿欧元)。
据报道,该计划不仅囊括了乌克兰迫切需要的AIM-120导弹、装甲运兵车和火炮弹药,还有两架装有“爱立眼”雷达系统的预警机。瑞典政府表示其将提供“针对空中和海上目标的全新雷达侦察和战斗管理能力,以提升乌克兰迫切需要的防空安全”。
未来三年援乌装备超65亿欧元
在公布对乌第16轮军援计划之前的5月24日,瑞典政府公布了一项为期三年的对乌克兰军事支持项目框架。该项目总金额高达750亿瑞典克朗(约65.1亿欧元)。至此,瑞典对乌克兰的军事和民事总支持金额已经超过了1000亿瑞典克朗(约88亿欧元)。
该三年项目框架公布后不久,瑞典国防部长帕尔·约翰森公开了即将展开的第16轮对乌军援计划的细节。该轮军援总价值约11.6亿欧元,援助装备包括已停产封存但“可用”的所有Pbv302履带装甲运兵车和155毫米榴弹炮、瑞典现役燃油运输车以及卫星通信设备。
该计划最引人关注的是其中还包括两架ASC-890预警机。
-
6月6日,美国太空探索(SpaceX)公司的“星舰”火箭(Starship)进行了第四次飞行试验,取得了很大进展。
此次试飞的任务规划并不包括在轨燃料转移、二次点火、舱门开闭等内容,而是聚焦在“星舰”系统的“发射—回收任务”操作能力上,主要验证从发射到可控回收的完整流程。
简要总结,前三次“星舰”飞行试验的主要目的是验证以下两点:
首先,超大发动机数量、超大总推力、超大起飞吨位的超重型火箭总体布局路线是可行的,尤其是噪声振动、动力失效冗余等一系列技术难关在当前工程水平下能够被克服;其次,在最大动压等条件下,验证“星舰”基本结构设计的有效性,证明“星舰”具备入轨飞行能力。
具体到“星舰”近期的第四次试飞,其主要目标包括:
一级“超重型助推器”成功发射;
基于热分离环结构,二级“星舰飞船”与一级实现成功分离并点火;
一级返回地面完成可控软溅落(模拟回收);
二级完成亚轨道飞行;
二级再入大气层,并完成可控软溅落。
在试飞过程中,起飞阶段(T+00:00:04秒)一台发动机失效,该发动机此前正常点火成功,并导致原定的主发动机关机时间(T+00:02:41)向后推迟6秒。
直至一二级分离(T+00:02:53)为止,箭体飞行平稳,分离顺利,而且二级隔热瓦的剥落脱离情况相较于星舰第三次试飞有巨大改善,在摄像头视角中基本看不到表面破损。
-
40年前的今天,一款外形修长、简洁流畅的飞机一飞冲天,刺破苍穹。
这就是歼8Ⅱ飞机。作为开拓者,它创造了新中国航空工业史上无数个第一;作为守护者,它在曾经的艰难时期撑起了祖国的长空,为保卫祖国领空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歼8Ⅱ飞机集合了许多现代空战的关键技术,对于中国航空工业、航空武器装备的发展,都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航空工业沈阳所首席专家王永庆
八年换一架新机20世纪70年代,根据当时美苏引领的世界战斗机发展趋势和战斗机在局部战争的实战表现,超声速战斗机的空战越来越多地发生在中、低空和接近声速的场景,这需要战斗机具备良好的高机动性能,包括优异的转弯、加速、减速和爬升性能。
于是,航空工业部在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了歼8战斗机大改方案,启动研制歼8Ⅱ战斗机。这将是一款全天候战斗机,能够在昼夜和复杂气象条件下拦截敌方轰炸机、歼击轰炸机,能与敌方战斗机空战并夺取制空权,兼有一定对地攻击能力。
歼8Ⅱ战斗机为提高作战能力做了六个方面的改进:
一是重新设计了飞机的前机身,改机头进气为机身两侧进气,以便于在机头安装更大的新型雷达天线;二是换装了推力更大的涡喷13发动机;三是增装了两个外挂架,并装备了中距空空导弹,同时还能挂载航空炸弹,加强了空战和对地攻击能力;四是更新了瞄准具;五是增强了电子对抗能力,提高了现代电子战环境下的飞机生存能力;六是装备了自动驾驶仪。
从1980年3月立项到1984年首飞,1988年3月完成设计定型,航空工业沈阳所歼8Ⅱ团队只用了八年时间。其研制进度之快、质量之好、效率之高曾创下航空工业新机研制史上的最好水平。后续基于歼8Ⅱ平台,我国还发展了首型受油机,自此掌握了空中加油技术。
美,就是战斗力歼8Ⅱ外观设计简洁流畅,线条硬朗,其机身修长,外形美观有“空中美男子”之称。人们常说“美,就是战斗力”,对比此前我国仿制、改进的多个型号,歼8Ⅱ不仅外形更加优美,战力和科技含量也更上一层。
这样的外形设计,首先是得益于发动机的选择和改进。基于当时我国的航空发动机发展情况,歼8Ⅱ选用了涡喷13发动机,并对发动机作了一系列的技术改进,形成了气冷叶片高温涡轮的涡喷13AⅡ发动机,这也是我国首次以铸钛机匣代替铸钢机匣;而由于采用了涡喷13AⅡ发动机,歼8Ⅱ飞机的低空爬升率比歼8提高了17%。
-
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5月30日消息,丹麦外交大臣拉斯穆森表示,F-16战斗机交付乌克兰后,丹麦将允许乌克兰使用其打击俄罗斯境内目标。美国政府随后表示,乌克兰将在完成F-16的飞行员培训后,从第三国接收F-16战斗机。
5月13日,丹麦首相弗雷泽里克森表示,其援助乌克兰的首批5架F-16将在6月抵达乌克兰。
2023年下半年,荷兰与丹麦先后表示将向乌克兰提供F-16战斗机。2023年8月20日,荷兰首相吕特与来访的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举行会谈后,首次向外界确认将为乌克兰提供F-16战斗机。几乎同时丹麦也表达了同样的意愿。
2024年6月2日,比利时首相亚历山大·德克罗在与美国总统拜登会谈时表示,将在2028年前向乌克兰移交30架F-16战斗机,首批飞机将于今年内抵达。不过比利时表示仅允许其在乌克兰境内使用。
综合来自欧美的多条消息,一个初步的结论是乌克兰接受F-16的进度,将部分取决于其飞行员的培训速度。那么如今乌克兰飞行员的培训情况如何呢?
根据美国《空军与太空军杂志》网站5月23日刊登的分析文章,目前首批赴美接受训练的乌克兰F-16飞行员已经毕业,但人员数量较少,难以达到乌克兰政府的期望,对于俄乌军事冲突走向,短期内难以产生根本性的影响。
首批乌克兰F-16飞行员人数有限
美国《空军与太空军杂志》网站的文章援引了美军方消息人士的话语,称目前已有多名来自乌克兰的F-16飞行员从美国空军国民警卫队第162联队开设的F-16训练课程毕业。第162联队是美国空军国民警卫队专为外军F-16飞行员提供训练的部门。
虽然目前美国亚利桑那州国民警卫队发言人和美国国防部发言人等官员都拒绝透露已经毕业的首批乌克兰F-16飞行员人数,但该分析文章表示,乌克兰飞行员前往美国接受训练的过程有迹可循。他们分批抵达了美国亚利桑那州图森市,最初4名乌克兰飞行员于2023年10月底开始接受训练;至2024年1月底,又有4名乌克兰飞行员抵达图森受训。 -
6月5日,中国商飞一架ARJ21支线飞机和一架C919大型客机,分别从上海浦东机场和山东东营机场起飞,经过1个多小时的飞行,圆满完成首次加注可持续航空燃料(SAF)演示飞行任务,展现了加注SAF后两型国产商用飞机的良好飞行性能。
根据中国商飞发布的消息,自2022年起,中国商飞开始筹划SAF在国产商用飞机上的应用,开展了大量相关工作,2024年2月获得中国民航局适航批准。
这两型国产商用飞机演示飞行所使用的SAF采用中国石化自主研发生物航煤生产技术,原料来自俗称“地沟油”的餐余废油。这款生物航煤与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航空煤油(3号喷气燃料)的体积掺混比例为40%,各项物性参数均与传统石油基燃料一致,符合国家标准及行业要求。
此次演示飞行成功,显示我国商用飞机产业链正在积极融入全球航空业绿色发展进程;同时,也侧面显示出我国商用客机产业链的试验试飞工作正在向系统化、常态化发展。
说起我国商用客机试飞能力的发展,就不得不提到ARJ21。
作为我国首款获得中国民航局适航认证的国产商用客机,ARJ21已经安全运行多年,生产量超百架,并成功交付海外市场。从立项到取证,ARJ21走过了艰难的12年;这12年,也是我国航空制造业上下求索、凝心聚力的12年。
对于当年ARJ21研制、试飞的背景和历程,或许很多读者还不甚明了,今日看航空推出“国产商用客机发展历程”系列文章第二期,以飨读者。
ARJ21支线飞机是我国首次按照国际民航规章自行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短程新型涡扇支线客机。ARJ21立项于2002年,回望当年,我国研发商用民机的最大难点并不是造出一架飞机,而是不仅要把飞机“搞出来”,还必须让该机符合以美国联邦航空管理(FAA)和欧洲航空安全局(EASA)适航体系为代表的民机适航标准。
-
5月14日,据美国媒体TheDefensePost网站报道,美国国防部官员表示,即使美海军航空兵部队的V-22机队已经恢复飞行两个多月,但依然被限制在“有限范围”中运行,未来何时能够脱离这种“有限范围”尚未可知。
而5月17日,《航空周刊》也报道称,美国国会海上力量与部队投射小组委员会已经提交议案,限制所有V-22机队在该“有限范围”内运行以保证安全。
根据多家媒体的报道,该“有限范围”意味着V-22的飞行任务必须在规定范围内进行,而且在半小时可达的飞行范围内必须有适合的降落地点,以便美国军方密切监视可能出现问题的飞机,并在需要援助时立即采取行动。
3月8日,美国海军航空系统司令部发布公告,宣布其V-22机队在2023年12月被全面停飞后,将“在安全措施到位的情况下”恢复运行。5月8日,美国空军特种作战司令部(AFSOC)也发布公告称,AFSOC将实施分阶段的方式让V-22机队恢复运行,确保机组人员、维护人员和飞机做好复飞准备。这意味着美国军方V-22机队将全面复飞。
近年来事故数量攀升
根据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的统计,从1989年到2017年,V-22机队共发生了7起坠机事故,导致41人死亡;在2018年到2021年间,V-22没有发生造成人员死亡的“A类事故”,但小事故不断;从2022年往后,V-22机队事故数量又显著增加。
2022年3月,一架V-22在挪威坠毁,造成4人死亡。在调查后,该事故被归因于飞行员错误操作;在挪威坠机事故后不到3个月,又一架V-22在美国加利福尼亚沙漠坠毁,造成5人死亡。事后的调查结果显示,2022年6月的坠机事故是由于V-22的老问题:离合器接合问题造成的——即离合器从旋翼系统中释放并突然重新接合,导致升力损失并突然下坠。而且V-22下坠速度非常快,即便是经验丰富的飞行员也没有时间通过无线电发出求救。 - Mehr anzeig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