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gen
-
又見「春風得意樓」,這個三歲的劇本將要在大舞台上演出,長達90分鐘的演出也有了更完整的樣貌。 1920年代,位於大稻埕的春風得意樓,老闆是當時知名的知識分子蔣渭水,店裡有最時興的酒品「甘泉紅露酒」,是臺北最有名的四大酒樓之一。治警事件發生之後,店裡的生意也受到影響,閒下來店裡的夥計、廚師、藝旦只能聊天、鬥嘴鼓,八卦周遭的大小事。從讀劇、小劇場到大舞台,這次演出的「春風得意樓」將是更完整的版本。 本集節目邀請到嚎哮排演的駐團編劇王健任,一起聊聊「春風得意樓」的創作與看點,聽聽他怎麼從歷史事實的縫隙中找到故事和笑點。 本集Podcast精彩內容 ✅三歲的情境喜劇「春風得意樓」,是從歷史縫隙中長出來的故事。 ✅從認識治警事件開始,一路挖掘主角和事件背後更多的小人物心聲。 ✅舊版本的隱藏角色終於有了完整的故事線! ✅臺灣島的歷史就是各種混亂與融合,語言上的努力也是一大看點。 ✅什麼是臺灣?追求主體性是臺灣人一直在做的事。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2024年新文化運動紀念館的「有聊者大會」節目,將由「文化問‧診」開始,今年除了主題「臺北北警察署」,又恰逢臺北建城140周年,所以藉著今天的節目來談談日治時期大稻埕的歷史。歷史研究除了討論歷史上發生過的那些事,也有許多未盡的計畫和夢想,討論這些議題可以突破對於歷史實用價值的期待,看到當時臺灣社會發展的另一個面向。 日治初期,臺灣的政府和民間對於臺灣的未來有著很多想像,當時著名的大商人李春生,也曾經投資許多現代化的計畫。本集節目將從沒有完成的大稻埕發電廠和臺北市路面電車計畫談起,看看臺灣人對於新事物有多好奇,這些新玩意兒又是怎麼進入臺灣人的認知裡面。 本集Podcast精彩內容 ✅進步的城市會有什麼?臺北也想向它看齊。 ✅ 電力讓夜晚亮起來,臺灣人想到的卻是可以加班了! ✅超狂的電廠選址,以及出乎意料的建造過程。 ✅電車計畫越來越完整,但每次都遇到不同的困難,最後什麼都沒完成。 ✅沒完成的城市計畫不代表沒有意義,反而顯得臺灣人很浪漫。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Fehlende Folgen?
-
本集和帝國大學臺灣文學部合作,聊聊治警事件發生年代的臺灣文學故事。 蔣渭水曾說:「我要感謝神明,使我身為臺灣人。」當時的臺灣文人,對臺灣的情感都這麼濃烈嗎?他們對臺灣文學又有什麼樣的解讀? 本集節目要談談當時新舊文學的各種論戰及文人們有多愛吵架(誤),文學通識含量高,這集推薦必聽! 有空別忘了到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了解更多治警事件的歷程~ 本集Podcast精彩內容 ✅〈臺灣民報〉在新文化運動中扮演怎樣的角色? ✅為什麼是臺灣新文化運動,而不是「大正維新」運動? ✅臺灣日治時期作家張我軍是誰?1923治警事件發生後,為何他覺得一定要打倒舊文學? ✅鄭坤五又是誰?為何他擁護舊文學,又會寫出相當有趣的臺灣第一篇科幻小說〈火星界探險奇聞〉? 內容勘誤 37分40秒處,主持人誤將治警事件發生地點說為東京,實為在臺灣發生;治警事件逮捕說為議會設置請願運動第四次,實為第三次。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治警事件的三審過程歷時2年,吸引《臺灣民報》報導,也引起相當多的臺灣民眾關注,因此,當判決確定,被判刑的七人分別入獄時,各地民眾紛紛隨行、送行。其中,蔡惠如是由清水前往臺中刑務所,就有民眾夾道歡送。而林呈祿更是從神戶搭船返臺入獄。他們的入獄、出獄路線,也反映了臺灣當時的交通脈絡。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日治時期曾有「北渭水、南培火」之稱的蔡培火,在治警事件亦被判處有罪,且與蔣渭水一樣入獄服刑四個月。然而,入獄的經驗不僅未澆熄蔡培火參與政治運動的熱情,在服刑期間,他更創作了〈臺灣自治歌〉,宣揚他追求臺灣自治的理想。本集節目即介紹蔡培火其人其事,並述說其追求臺灣自治的理念。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1923年治警事件發生後,被補的臺灣知識份子有兩次入獄的可能,一次是在偵查期間的羈押,另一次則是全案審理完畢後的服刑。面對無預警的大檢舉行動,主要領導者蔣渭水、蔡惠如、林幼春、王敏川、陳逢源……等人心境轉折各有不同,在獄中寫下自的心情與感懷。本集節目邀請到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 黃美娥教授講述入獄期間,知識份子創作的文學作品,並從中窺探入獄者面對臺灣總督府司法審理的心境。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隨著治警事件庭審展開,因全島大逮捕而風聲鶴戾的情形逐漸轉變,除了《臺灣民報》大幅報導,民眾也給予支持、聲援,不僅促成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的參與度增加,更使得被告的蔣渭水等人成為社會輿論的英雄。本集節目邀請到吳三連基金會執行長戴寶村 教授,闡述治警事件中,蔣渭水等人光榮入獄的形象。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這集節目由有聊者大會與最喜歡分享有趣歷史小故事的podcast節目 #歷史下酒菜 聯名播出,由Wendy從社會文化史角度,聊聊100年前治警事件的有趣觀察和小故事。一起來聽看看,日治時代的知識分子如何「舌戰」檢察官! ✨本集Podcast精彩內容✨ ✅ 三好一八竟然在法庭上大罵六個小時?日本檢察官和知識分子們開庭到底在嘴什麼啊?! ✅百年前的臺灣名義上受日治憲法保護,但實際操作起來為何是另外一回事?! ✅治警事件一度讓人心慌慌,結果變成蔣渭水等人的宣傳機會?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治警事件發生100年後的今日,有3組戲劇表演團體嘗試以其為主題,進行劇本的創作及戲劇演出,並在10月底舉辦「新文化戲劇節」公演活動。為此,本集節目邀請到治警事件百年紀念創作藝術節計畫行政統籌 莊執中,以及《大正十二年》的編劇 劉勇辰,聽聽他們將分享劇本創作和排演的心路歷程,以及治警事件的核心理念如何影響了他們的創作。同時,我們也誠摯邀請民眾進場觀賞。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2023年新文化運動月以治警事件為主題,不僅有一連串的文化體驗活動,也舉辦了主題特展。在本次策展中,策展團隊活用當前盛行的AI技術,使民眾宛如旁聽的記者,深歷其境,更直觀的認識、了解這起百年前的司法論戰。為此,將邀請策展人至節目中,分享特展的觀展重點。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治警事件可謂是臺灣法律史上具有極高意義的一場攻防戰。從一審無罪到最終判處有罪確定,整個過程經歷了多番激烈辯論。在本集節目中,我們有幸邀請到捷旭法律事務所的 蔡敦盛律師,他將以現代法律專業的角度,深入探討治警事件。蔡律師曾擔任過地院、高院以及最高法院三審法官助理,對訴訟實務流程極為熟悉。他將不僅解釋三審判決之間的差異,還將這些差異與日治時期的審理制度進行對比,以更深入地理解這一重要事件。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治警事件發生於1923年,歷經多次庭審、起訴,最終判處蔣渭水等人4-6個月的有期徒刑或罰金,是臺灣百年前極受矚目的司法攻防戰。 本集節目邀請到輔仁大學法律學系 吳豪人教授 ,從法制史的角度,講述治警事件策略與脈絡。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去年(2021年)是臺灣文化協會創立一百年,全臺基金會、相關博物館所紛紛舉辦相關紀念活動。今年新文化館館刊《掛號5》透過深入訪談30位文協百年紀念活動的策劃人,推出《百年+1:延續臺灣新文化運動的當代推手》,要將文協百年的整體歷史現場,完整收錄、呈現在大家面前。 《掛號5》出版之際,特別推出3集 #館刊掛號5特別節目 ——【有聊者大會|館刊篇】podcast。前2集聽到蘇碩斌老師帶領我們回到百年前知識份子與大眾對話的現場,和楊逵長孫女楊翠老師,和我們解讀文協時代的意義。最後壓軸第3集,也請來重量級嘉賓。 同樣由大會總召總編輯李明璁老師主持,帶領大家回到國藝會董事長林曼麗教授的訪談現場,與大家聊聊—— 由林曼麗教授帶領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北師美術館 所策劃的文協百年紀念展《光——臺灣文化的啟蒙與自覺》(後簡稱《光》展) 「就是那個『光』!」每個作品的產出都是一種機緣, 《光》是在什麼樣歷史脈絡的推波下在這時代順勢長出來? 團隊如何將「文協時代的藝術」討論並轉譯為 當代人能夠了解的語彙,更引發高度共鳴討論 創下北師美術館開館以來觀展人次的最高紀錄呢? 最後透過《光》展,所延伸出當代需要面對議題的重新思考與創新價值會是什麼?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去年(2021年)是臺灣文化協會創立一百年,全臺基金會、相關博物館所紛紛舉辦相關紀念活動。今年新文化館館刊《掛號5》透過深入訪談30位文協百年紀念活動的策劃人,推出《百年+1:延續臺灣新文化運動的當代推手》,要將文協百年的整體歷史現場,完整收錄、呈現在大家面前。 在《掛號5》出版之際,我們特別推出3集 #館刊掛號5特別節目 ——【有聊者大會|館刊篇】podcast,第1集由蘇碩斌老師帶領我們回到百年前知識分子如何絞盡腦汁的嘗試和大眾對話現的現場。接著來到了第2集同樣由總編輯李明璁老師,帶領大家回到日治時期重要的文學家與社運前鋒楊逵的長孫女,楊翠老師的訪談現場,聽兩人聊聊—— 身為文壇重要作家楊逵的孫女,這個身份帶給他什麼壓力?以及楊翠老師如何以學者的身份理解及療癒這個被白色恐怖所籠罩的家族? 1927年,集結眾人之力而行的文協,在政治、思想的長年碰撞之下,終究走向分裂。但楊翠老師卻認為我們應該對此抱著正面態度!?來聽聽看老師是用什麼樣的歷史觀點去看待文協的價值,以及文協分裂之於他所解讀的正面意義。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去年(2021年)是臺灣文化協會創立一百年,全臺基金會、相關博物館所紛紛舉辦相關紀念活動。今年新文化館館刊《掛號5》透過深入訪談30位文協百年紀念活動的策劃人,推出《百年+1:延續臺灣新文化運動的當代推手》,要將文協百年的整體歷史現場,完整收錄、呈現在大家面前。 在《掛號5》即將出版之際,特別推出3集#館刊掛號5特別節目 ——【有聊者大會|館刊篇】podcast,第1集將由總編輯李明璁老師,帶領大家回到今年夏天訪談蘇碩斌老師的現場,跟我們聊聊—— 如果作家賴和或畫家陳澄波穿越百年時空,寫下一封封情書給活在此刻的臺灣大眾,那會是什麼樣的內容呢? 蔣渭水〈臨床講義〉為罹患「智識營養不良」症的臺灣,開出藥方——補充知識最大量,身處於資訊爆炸社會的我們又該如何解讀呢? 現在就點開【有聊者大會】聽聽蘇碩斌教授與台文館「百年情書」的策展團隊,是如何將文協時代六位靈魂人物的思想和作品,轉化為一封封對群眾吐露真心的情書吧~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日治時期的新劇中,有許多女性的身影,更有許多故事講述了當時女性在家庭與社會上遭受的苦難、不公平的待遇。而當時創作新劇的知識分子多為男性,他們為何選擇女性故事當成創作的題材?他們在當時的社會情境中,又觀察到台灣女性那些的樣貌? 如青釗的〈巾幗英雄〉中,透過接受過新式教育的女主角之口批判傳統思想的陋習及當時臺日之間的不平等待遇。另外在定田的〈他們的戀情〉中,已有婚約的女主角愛上男主角,為了戀愛的自由不惜私奔,在跌宕的劇情中以此傳達男女平等、自主戀愛、解放奴婢等觀念。 本集節目邀請到吳佩珍老師,從新劇劇本的內容,談新劇中的女性故事,以及百年來臺灣女性追求自主的歷史。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百年前新劇初登臺時,張維賢等多以臺語創作。百年後的台灣,思想開放、戲劇演出蓬勃發展,然而,當創作者試圖以1920年代為演出題材,才發現,當年日常使用的臺語,竟然成為最困難的元素之一。 本集節目邀請臺語作家鄭順聰來做客,他不僅以臺語書寫、演講,協助公視台語台的節目錄製,亦長年協力阮劇團,以及「臺語工作隊」計畫與「新嘉義座」的演出。 除此之外他也協助指導黃信堯導演的文協百年紀錄片配音,更參與北師美術館特展「光」的臺語導覽、範讀與標音工作。 使用1920年代常民使用的語言,以貼近彼時情景,是許多從事歷史題材創作者的自我期許。然而,在臺語詞彙流失的今日,鄭順聰是如何以臺語研究,協助創作者找回「臺語的舌頭」,並透過對語言的掌握,以貼近百年前的臺灣?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EP8 阮用戲劇繼續拚!新劇使命的延續 主講|汪兆謙(阮劇團團長/藝術總監) 日治時期的新劇,是當時的知識分子常用來傳達理念的工具,而在現代,也同樣有一群人以這樣的精神向社會傳達理念。阮劇團是嘉義子弟返鄉成立的現代戲劇劇團,他們將本土民俗文化融合於現代戲劇內,以大眾劇場為目標,積極地走向民眾與社會。 2021年,阮劇團與北師美術館共製的作品–《加入B會的人》,演繹了文協時代的故事,在編排上放入《復活的玫瑰》、《社會階級》等新劇劇本。本集節目邀請了阮劇團團長汪兆謙,從戲劇現場及相關經驗來談新劇歷史與精神。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大稻埕是臺灣知名的戲窟,早在百年前各種新舊戲劇就在此地交鋒。不僅有很多新式的戲院林立,許多在地頭人也成立軒社,學習南北管、演出子弟戲,神明生日婚喪喜慶,軒社就會演出一段獻上祝福,而當時社會熱愛戲曲的程度也可見一斑。 歷史超過150年的「台北靈安社」就是大稻埕相當具有代表性的北管軒社,知名的大稻埕茶商陳天來,也曾當過靈安社的社長,而至今靈安社仍在大稻埕持續活躍著。 本集節目邀請靈安社總幹事吳柏勳先生,來跟大家談談這一百多年來,駐守在大稻埕的靈安社,面對不停更迭的新文化,是如何因應、面對,如何站穩腳跟,一步一步地走過每一個時代。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日治時期的「新劇」演出,有些是參考中國、日本、法國的劇本;有些則是臺灣知識分子的創作。其中,新劇參與者之一、1904年出生於南投的張深切,在日治時期即投入文化運動,實踐其「文藝大眾化,須從演劇做起」的信念,並成立臺灣文藝聯盟,發表《落陰》等劇作。 《落陰》這部劇本完成於1935年,嚴格說來,《落陰》雖屬日治時期新劇運動一環,卻不屬於文協、鼎新社等團體所推動的「文化劇」。然而,張深切以臺語創作《落陰》,在短短一幕二場劇本中,展現臺灣知識分子對受虐繼女的同情、對傳統迷信的批判,亦彰顯了知識分子創作新劇劇本的實驗精神。 本次有聊者大會邀請改編過《落陰》這部劇本的創作者明毓屏,來談談張深切,並透過對劇作家、戲劇的探索,以窺探日治時期,接受現代化教育的知識分子,又企圖用劇本創作,傳達哪些理念。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Mehr anzeigen